大学生吉凶迷信态度改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对吉凶迷信的态度是社会认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而相对空白的研究内容。虽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科学教育的普及也在校园中开展多年,但是吉凶迷信仍以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和易被接受的特点存在,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大学生对吉凶迷信的态度现状和内隐-外显吉凶迷信态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吉凶迷信态度改变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采用自编外显吉凶迷信问卷和IAT测量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吉凶迷信态度,并探讨内隐吉凶迷信态度和外显吉凶迷信态度的关系;研究二EC实验操作进行内隐吉凶迷信态度改变研究;研究三采用非理性归因材料进行外显吉凶迷信态度的改变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对吉凶迷信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都是更偏爱于吉迷信而避讳凶迷信。(2)相对于理科专业大学生,文科专业大学生拥有更强的内隐吉凶迷信态度。(3)内隐吉凶迷信态度和外显吉凶迷信态度是分离的,两者低相关。(4)EC实验操作能有效改变大学生的内隐吉凶迷信态度,但不影响外显吉凶迷信态度。(5)非理性归因能有效改变大学生的外显吉凶迷信态度。大学生的吉凶迷信态度强度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发生有效变化。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社会身份理论和刻板印象威胁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不同社会身份对初中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表现的影响。在研究初期,我们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初中生数学
目的:分析抑郁大学生的人际模式及人际亚型,并探讨基于人际模式分类的团体组合对抑郁大学生团体心理治疗进程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从苏州大学本科生中抽取400人,施测抑郁自
高校教学信息化已成为国内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总趋势,高校教学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新一轮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树立全新的教学
事情发生在1973年9月15日下午5时。地点在山西省雁北地区怀仁军用机场。忙碌了一天的当地军民,站立在大同市的街道两旁,送走了他们并不陌生、但在此前一直没有见过面的周恩来总理。  这天,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前来参观云冈石窟。  上午9时15分,总理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大同火车站,向欢迎人群频频招手。谁也不知道、谁也没想到,他是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  上午10时45分,他陪同蓬皮杜总统驱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