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对少熟料胶凝材料性能及早期水化的影响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的生产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并产生大量的CO2。从保护环境及生态的要求及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角度需要出发:水泥混凝土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途径在于提高水泥性能、增加工业废弃物利用量,减少熟料的使用量,提高胶凝材料的性能。本文研究了在粉磨水泥熟料时加入不同掺量的外加剂对包括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在内的水泥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粉磨熟料样与粉煤灰、硅灰、矿粉组成的混合矿物掺合料制备成少熟料胶凝材料,对其进行了基本性能、溶液电导、早期水化热和化学收缩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量范围内,粉磨时加入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熟料有不同程度的助磨作用,粉磨样的比表面积随着掺量的增大而提高,颗粒分布变宽,并且聚羧基系要优于萘系;而当超过这个范围,会使粉磨效果急剧变差,颗粒分布的结果也表明当掺量为0.03%时<45μm的细粉的含量最多。在相同比表面积范围的前提下,在粉磨时加入0.03%的萘系或聚羧基系减水剂,对粉磨样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几乎没有影响;当掺量达到0.3%时,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粉磨样品的标准稠度用水量降低。在粉磨时加入0.3%的聚羧基系或0.7%萘系减水剂会降低粉磨样的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减水剂的加入会降低粉磨样的粘度,增加失水量。通过测试胶凝材料悬浮液的溶液电导和净浆的早期水化热可知,在粉磨时加入减水剂会从水泥水化开始就降低胶凝材料的溶液电导的变化及减少早期水化放热,当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达到70%时,减水剂对水泥的缓凝作用变得不再明显;在粉磨时加入减水剂(前掺)与在加水时加入减水剂(后掺)相比,前掺具有更强的延缓水泥水化的效果。化学收缩的结果表明,水泥的比表面积对化学收缩影响很大;由于矿物掺合料的加入,能减缓胶凝材料的化学收缩,与减水剂共同作用时,对化学收缩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当矿物掺合料掺量一定时,只有在水泥的水化速度的较快时,减水剂延缓水泥水化的作用才较明显。
其他文献
丙酸作为一种重要的“C3”平台化合物,其市场和应用处于不断拓展的状态,而现今石油资源的短缺及人类生存对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法制备丙酸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