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磷矿资源短缺,磷肥当季利用率又很低,大部分施入土壤中的磷肥被固定,使土壤难溶性磷含量逐年升高,难以被作物吸收,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利用磷肥资源、延缓磷肥固定过程、减少土壤难溶性磷含量从而增强植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问题。硅在土壤中含量仅次于氧。土壤中必然存在硅-磷相互作用,而硅是如何影响磷的固定或溶解过程以及相应化学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溶液化学体系,将存在于根际微区中的各个影响因子逐一或相互结合,定量分析硅(Na2SiO3)对正磷酸钙结晶(即固定)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初步探索硅酸钠对正磷酸钙结晶过程调控的溶液化学机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过饱和度是正磷酸钙结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溶液HAP过饱和度越高,诱导时间越短,即可溶性磷越易被固定。2.离子强度是正磷酸钙结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溶液离子强度越大,诱导时间越长。3.pH值是正磷酸钙结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溶液pH值越高,诱导时间越长。4.硅酸钠对正磷酸钙结晶过程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诱导时间)随硅酸钠浓度增大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