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病原研究及拮抗菌筛选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世界重要的坚果树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集食用、药用、材用等多种经济价值于一身的“木本油料”战略树种。核桃分布广泛,总产量约400万吨,我国种植面积和果实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在生产中,“核桃黑”发生严重,其在我国陕西、四川、山东等核桃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核桃黑”的发生与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等病原及举肢蛾、桃蛀螟等虫害有关。结合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手段对“核桃黑”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拮抗实验表明菌株S21和菌株B1(Bacillus subtilis)对“核桃黑”病原菌具的抑制效果,并结合载体壳聚糖A(CH)和壳聚糖B(CL)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治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从陕西乾县的核桃炭疽病感病植株分离获得一株炭疽病菌,命名为菌株HTTJ;从陕西山阳核桃表面有黑斑的植株及核桃果仁水腐病的感病植株分别分离出一株泛团菌HB及一株苍白杆菌XF。人工接种条件下,分离得到的菌株均表现出相应的致病性。菌株HTTJ被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HB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及菌株XF鉴定为Ochrobactrum pituitosum。2.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S21和细菌菌株B1,其对菌株HTTJ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2.39%和49.96%。菌株S21在与菌株HB及菌株XF对峙培养时,其抑菌圈宽度分别达到了7.97 mm和7.67mm,菌株S2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3.确定了CH和CL抑制菌株XF和菌株HB的最低浓度,并测定其对炭疽菌株HTTJ的抑制作用。CH对菌株XF和菌株HB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3 g/L和3.5 g/L,CL对菌株XF和菌株HB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2 g/L和0.5 g/L。当CH浓度为0.8 g/L,其对菌株HTTJ的抑制率达到60%且可稳定保持;当CL浓度为1.0 g/L,其抑菌率才达到40%且浓度差异不显著;因此相同浓度的CH比CL抑制菌株HTTJ的效果显著且稳定。4.室内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的混合制剂B1GA(由菌株B1、CH、GA、溴氰菊酯、无菌水配制而成)及XLCH(由CH、硫酸链霉素、溴氰菊酯、无菌水配制而成)均对菌株HTTJ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B1GA防治效果更加显著,达到80%。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特点,对其传输标准进行了介绍,最后引出了其应用及发展状况。
由于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的增长,我国污水排放量和处理率均有所增加,这导致了大量污水污泥的产生。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了国内污水、污泥产生现状;总结近年国内外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疟疾传播或流行,每年有3~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270万,被WHO确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必须控制的头号传染病。在
新闻摄影具有新闻性、真实性、时效性、瞬间性的特征,强化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是提升新闻报道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巧妙运用视觉语言与拍摄技巧,通
<正>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
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可作为放射性废物固化材料,其抗侵蚀性直接影响固化体的稳定性。通过抗压强度测试、形貌观察、孔结构测定和离子浓度测试研究了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在去离子水
CT三维重建技术(3D)是近10年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是借助计算机对生物组织结构影像的连续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三维图像并能进行定量测量的一项形态学研
会议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从传授知识到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本文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指出: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