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产业带是旅游空间结构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对旅游规划和景区开发布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作为“一轴、两翼”三大旅游产业带中的一翼,对其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构建该区域最佳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推进旅游重点区域和节点的发展,促进产业带内的旅游景区合作,还对推进旅游空间一体化建设,提高新疆旅游发展总体水平有积极意义。分形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手段,它为解决以往旅游地理空间格局等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指导意义,因此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有力工具。文章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做了细致阐述,说明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后,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框架路线图。其次,对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做了界定和论述。由于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涉及的理论也较多,本文主要介绍了旅游空间结构分析的传统理论和分形理论,着重阐述了分形理论以及旅游学对该理论的运用。然后,以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主要包括该研究区域的地理区位、旅游开发现状以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随后,设定研究框架、建立模型,收集整理所需数据并对其做了有效处理,运用分形方法对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内的景区空间结构进行了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的进行测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发现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以巴州相思湖为中心的旅游板块方圆282公里范围内景区系统呈现出双分形结构发展的趋势,其中方圆105公里范围内样本景点向相思湖景区呈良好随机聚集态分布;以阿克苏天山神秘大峡谷为中心的旅游板块方圆681公里范围内景区系统呈多嵌套分形结构,其中方圆217公里范围内样本景点聚集性明显,范围之外的景点有分形退化的趋势,自组织优化受到某些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以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的旅游板块方圆714公里范围内的景区系统呈现明显的双分形结构态势,景点自组织成新的聚集集团中心,随机聚集分形区内景点布局虽然基本均衡但聚集分布的密度偏低;结合实证分析出的结果和景区系统开发布局模式的选择依据,首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双核心-边缘”模式发展、网络开发模式、旅游点-轴模式以及旅游产业带景区的特色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