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椿是生活在清朝后期著名的学者,一生跨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个时期他的一生是以教书为生,以诗文著名。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只有三卷词,也就是《洒雪词》,可是仅管词作有限,其价值却不容轻忽。然而,长期以来,却很少有人对此作过比较细致的研究。本文正是试图抛砖引玉,对之作一个开创性的工作。第一章是对姚椿的生世、文学创作和词学思想作一介绍。姚椿本人在词的思想上并未作出超越前人的贡献,但是他所生活的时代里,很多文人、学者都以词为“小道”,不屑为之,他的老师姚鼐和他所师法的先贤朱熹都不主张写词,而姚椿则认为只要不流于邪荡,词也是“道”的一个方面,他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很积极的意义。第二章则重点分析《洒雪词》的内容。一是“幽寒呜咽”式的作品。分析了这类作品的感情体现,情感变化在词中呈现的轨迹,背后的社会原因以及研究这种心理变化的意义。二是反映飘荡生活的作品。作者在行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既有悲苦之音,又有欣然之态。但是深藏于心中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他的心一直就在关注着现实的社会人生。从这两类作品的分析,也可看出贯穿整个词集的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空有才华与报国之思,也只能沉为下僚的、生不逢时的悲鸣。第三章从艺术上分析了《洒雪词》的特色。与内容相对应的是,词的风格也呈现两类:雄壮与清新。艺术手法上,又有善用比兴寄托、对比、化诗入词等,为词的创作增辉添彩。结语以归纳姚椿的词的价值告终,作者充分肯定了姚椿词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认为《洒雪词》在当时能够独抒性情,以“真”取胜,在思想感情上,实是反映了一个生于末世的知识分子由豪情万丈,意欲成就一番事业,到不再对社会存有幻想这一痛苦的心志过程,而这种心理的发展演变正是当时所有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们内心情感的一个缩影。因此,不仅研究《洒雪词》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而且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者对姚椿的词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