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及野外剖面等资料以及薄片分析、物性、压汞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区栖霞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预测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根据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结合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带及众多亚相和微相类型。以连井沉积相剖面对比、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海进—海退旋回演化和建立“多滩宽缓台地边缘”沉积模式。(2)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集岩主要为晶粒云岩、颗粒云岩和颗粒灰岩,其中晶粒云岩和颗粒云岩孔隙最为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为主,其次为裂缝,见少量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总体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3)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裂缝也有效的改善了储层渗流性能。其中,台地边缘-虫屑滩亚相是优质储层发育基础,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关键因素。(4)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沉积微相、储层厚度以及生、盖条件和圈闭资料,优选出三类有利区:Ⅰ类区为首选勘探开发区;Ⅱ类区为勘探开拓区,Ⅲ类区勘探风险区,其中Ⅰ类区和Ⅱ类区应该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