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及野外剖面等资料以及薄片分析、物性、压汞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区栖霞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预测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根据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结合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带及众多亚相和微相类型。以连井沉积相剖面对比、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海进—海退旋回演化和建立“多滩宽缓台地边缘”沉积模式。(2)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集岩主要为晶粒云岩、颗粒云岩和颗粒灰岩,其中晶粒云岩和颗粒云岩孔隙最为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为主,其次为裂缝,见少量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总体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3)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裂缝也有效的改善了储层渗流性能。其中,台地边缘-虫屑滩亚相是优质储层发育基础,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关键因素。(4)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沉积微相、储层厚度以及生、盖条件和圈闭资料,优选出三类有利区:Ⅰ类区为首选勘探开发区;Ⅱ类区为勘探开拓区,Ⅲ类区勘探风险区,其中Ⅰ类区和Ⅱ类区应该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
其他文献
随着公路网的逐步完善,我国公路交通行业已开始从大规模的建设期向持续性的养护期转型,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显得愈发重要。虽然现阶段道路养护的技术与管理方式能够满足道路养护工作的基本需求,但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以及可将信息数据在模型中做出集成的特点将有助于道路养护部门减少成本、控制进度和提高质量。目前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领域已经被成熟应用,但在路面病害养护的应用比较少。与此同时,公路养护工作与数字
当今正处于终身学习的时代,对技能型员工个体而言,生存与发展的最佳渠道是不断地扩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寻求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来完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新和技能技术更迭,并将其在工作场所中加以利用。然而,大量数据表明,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的成果转化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受训者并不能很好地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国每年花费在培训项目上的支出,仅有10%-20%能够真正地在实际
寺院是一种隐性的、活态的博物馆,汇集了大量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寺院不仅仅具有文物集纳收藏的功能,还有文化活态传承的功能。作为国
水权问题,国内外说法较多.各地视情况不同,看法不同,认识也有所不同.面临21世纪的新水利,水权制度究竟如何建立和完善?总的感觉,应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