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观察作为一种能够直接进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教学评价的有效方式也显得愈发重要。纵观近年,课堂观察多以定性观察为主,其主观性强;而以科学量化的定量课堂观察较少,尤其是运用在对外汉语课堂的定量课堂观察。因此,笔者以定量的课堂观察为出发点,进行对外汉语课堂的定量课堂观察的实证研究。首先,笔者对涉及到的相关课堂观察工具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其中对本文所依托的COLT量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COLT即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以考察课堂交际性为主的课堂观察工具,同时笔者将该表在实践操作中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其次,笔者根据COLT量表的理论内容,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已有的COLT量表进行了改进和部分观察项目的设计。将量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为表一,主要用来观察在教学中课堂活动的情况,其中重点考察活动形式,也就是小组活动;与意义有关的教学;学生对话题的控制以及教辅材料的类型这五个项目。第二部分设计为表二,主要考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互动交际性,与以往以教师为考察中心的量表相比,笔者在该部分加入了对学生状态的观察项目,以此能够更好更完整的记录课堂,分析课堂。接着,为了更好的进行对量表的论证,笔者选择了西北师范大学2015级两个东干班级,以及两个班级中的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分别对两个平行水平的班级做了课堂观察的记录和分析。同时为了更好的论证该量表的科学与客观性,笔者在对两个班级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实践后的一个月又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实践,最后将两个班级的两次实践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在实践后,笔者分别对每个班级的课堂观察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将两个班级以及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进行对比讨论,将观察量表中的每个分项抽取出来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建议。最后,通过对改进后的COLT量表的实践分析,论证了改进后的量表在对外汉语课堂的可行性,以及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发现整个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语言、教学内容安排等,进而帮助改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中进行教学评价;并且通过对新手教师数据和语料分析,发现新手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能有效的帮助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以及做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