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人体功能态和竞技状态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功能态的要点,探讨武术散打功能态的概念、结构模型及评价原则。以观察和测试的数据为依据,分析竞技武术散打和传统武术的优秀成分及弊端,为武术散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散打功能态,是武术散打的参与者为发挥人体最大能量,促进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和散打运动的发展规律,运用现代训练理论及传统武术训练方法,对武术散打及其练习者进行指导,以达到健康、技击和修养态统一的状态。综合协调散打运动系统中人、散打项目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最少的训练时间、最长的运动寿命、最高的运动能力和最低的伤病率的目的。功能态的生理学特点是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相结合。功能态的结构要点是健康态、技击态和超常态。通过训练、学习和日常行为调节达到健康、技击和修养的“三原则”;而“三原则”为功能态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共同构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再到反馈的系统,推进功能态由:进入功能态——保持功能态——提高功能态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上述研究,从训练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以发展人体功能能力和弘扬民族优秀体育文化为目的,提出武术散打功能态的概念、模式及评价原则,为武术散打的发展及对人体的功能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主管部门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武术散打的普及提高、促进人体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