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牙龋是一个持续影响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牙齿,导致咀嚼困难,还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和自信心低落等健康问题。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5。由此可见,控制乳牙龋是中国口腔健康促进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一直是龋病学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 为全面地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本研究对温州市3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为期3年,并向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龋易感因素。为政府制定防龋政策、学校制定防龋措施及个人采用针对性防龋方法提供依据。 1、温州市3岁儿童龋病3年发病率调查分析 1.1目的 纵向研究温州市区3岁儿童龋病3年发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2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温州市区6所幼儿园2010年9月新入园的3岁儿童共693名。其中男孩363名,女孩330名。由一名口腔科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龋齿诊断标准,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记录龋失补指数和相应牙位。同时对儿童家长发放问卷进行危险因素调查。连续监测3年。 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计算患病率、发病密度、随生命进程龋病损害发生的可能性。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龋齿增量差异性进行分析,采用广义方程式进行多因素分析。 1.3结果 3岁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9.02%和2.84;随访1年后患龋率和龋均为68.54%和3.89;随访2年后患龋率和龋均为72.72%和4.35。龋病发病率IDp于2010年至2011年为23.24人/100人-年,而2011年至2012年为13.30人/100人-年。新增患龋牙面率IDs于2010至2011年为4.14面/100面-年,而2011至2012年为2.60面/100面-年。 乳牙龋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抚养人、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进甜食频率、睡前进食、含奶瓶睡觉、父母是否帮助刷牙以及检查刷牙效果和既往烂牙情况均是乳牙龋的预测因素。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抚养人、进甜食频率、每天刷牙次数、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是乳牙龋的危险因素(P<0.05)。 1.4结论 儿童家庭情况、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情况与龋病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早期生活因素在龋病发展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 2、温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患病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1目的 了解温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流行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低龄儿童龋病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2.2对象和方法 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温州市区6个幼儿园,以每个幼儿园5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共纳入样本693名,其中男孩363名,女孩330名。 方法:由一名口腔科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龋齿诊断标准,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记录龋失补指数和相应牙位。同时对儿童家长发放问卷进行危险因素调查。 2.3结果 在693名受检儿童中,乳牙患龋率为72.72%,龋充填率为14.88%,龋均为4.35,龋面均为10.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进甜食频率、是否睡前进食和含奶瓶睡觉与乳牙龋的发病相关(P<0.05)。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进甜食频率、是否睡前进食、父母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以及是否含奶瓶睡觉。 2.4结论 温州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较为严重,建议从限制糖的摄入频率、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和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等方面入手,预防乳牙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