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风景名胜区的营建,都可以说是人文与自然的一次对话,它的规划设计都是对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一次整合。从西湖风景名胜区来看,景区内有大量优秀的风景建筑的设计作品出现,它们都是整个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现今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风景建筑不能与风景环境很好融合的现象。它们的设计者缺乏对建筑与自然之间空间关系的理解,导致了一些与自然风景环境格格不入、甚至破坏自然环境的风景建筑的产生。通过对西湖景区山地、滨水、洞穴等自然风景地貌下风景建筑群的实践调研可以发现,其建筑群空间主要通过实体要素和社会要素来体现。而在对诸多风景建筑群的空间构成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得知风景建筑群的空间单元是通过一定的群体发展模式形成其各种不同的空间布局形态,进而在群体组合的空间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结构机制。需要指出的是,西湖的风景建筑群在与杭州保持“唇齿相依”关系的情况下,通过佛、儒、道等宗教文化的熏陶,成为一处带有浓厚人文情怀与强烈本土宗教色彩的游憩胜地。本文以杭州西湖景区山水风景环境中的风景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群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把西湖山水风景的地貌空间进行梳理,进而对西湖风景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和构成进行解构,总结出其建筑群体的基本布局形态和空间构成机制。然后再重新对风景建筑群与风景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整体化构建,从西湖风景建筑群的整体架构上得出其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其他风景区的建设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