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欧美较强技术产业平台的压迫,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生存和竞争优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制造2025》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服务化等多种道路,其中服务化是使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效率改善的重要手段,服务化指导传统制造业走向价值链的高端,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因此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学术界,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尚且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另一方面现有的关于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研究鲜有基于企业内部价值活动路径进行的,且技术创新又是企业一条必不可少的创造价值的路径。因此,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理论方面,本文就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同时也发现以往的文献中尚未有人就技术创新这条价值创造路径进行研究。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2012-2018年我国71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4984个研究样本,引用Edwards&Lambert(2007)、温忠麟等(2014)、杜运周等(2012)对“U”型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对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先基于全样本企业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然后,为了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产业环境异质性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将全样本按照所有制类型的不同分为国企和非国企,按照区域的不同划分为东中西部,分别探讨了所有制类型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接着,基于全样本企业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同时加入制造业服务化与技术创新之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通过前面的回归结果进行总结,判断技术创新在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起到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于全样本企业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U”型,这表明当制造业服务化处于较低水平(小于0.0302)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当制造业服务化处于较高水平(大于0.0302)时,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导致企业绩效上升。第二,在企业所处产业环境异质性中,国企和非国企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是“U”型,但国企制造业企业的拐点要早于非国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U”型;中部地区的企业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全样本企业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产生“U”型影响,即在“U”型拐点左侧时,制造业服务化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在“U”型拐点的右侧时,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四,在全样本中,技术创新在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