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实务中,公司治理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往往从股权人角度建立治理机制,这可能忽视了债权人的利益及持有债务所带来的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低迷状态,我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严冬”,2016年2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0%,与1月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但是,该指标已创近五年来已最低水平,并且连续7个月徘徊于枯荣线左右。在制造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暴露出制造业的债务融资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债务融资水平偏低,制造业企业比较倾向于股权融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化现象严重,2012年-2014年流动负债比重高达80%,反映出企业对短期债务的过度依赖,不能充分发挥债务治理作用,因此,为了关注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全面分析制造业的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之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界定了债务融资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概念,依据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以2012-2014年A股182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规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企业绩效综合得分,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债务整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债务来源结构选取多个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制造业债务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债务、银行借款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流动负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影响不显著,企业债券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但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并分别从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加强银行对企业约束力、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和破产机制、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这六个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