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到200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1.59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发展。根据有关研究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要突破2亿人。由于我国是一个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如此巨大数量的老龄人口将会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会提高人们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我国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方面传统上都是由家庭来承担的。但是,近年来家庭结构由原来的传统联合家庭向直系家庭,继而再向核心家庭逐渐演变,传统的家庭护理功能正在逐渐削弱。同时,这种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各个国家的普遍规律。因此,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的长期护理中心,提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是各国未来的必然选择。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长期护理需求的增加,长期护理费用不断的上涨,已经超出了很多家庭的支付能力,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步发展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到未雨绸缪。本文主要以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多种学科的研究背景卞,以保险学、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人口学理论为基本理论工具,运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对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均衡问题的探讨。从实践层面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问题关系到长期护理保险能否健康快速的发展,进而减轻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老年人护理负担,是我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关键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国内对于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均衡问题展开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只有少数单独针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或供给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或是针对健康保健供求均衡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本论文由五章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文献综述,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章长期护理保险概述。本章首先从全球的角度介绍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起源及发展,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在德国和法国,90年代在英国也都相继出现,到目前已经发展了30余年。继而给出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内涵,长期护理保险指的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者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者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最后介绍了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保障形式和主要条款,并对长期护理保险按三种方式进行了分类。第三章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含义与特征,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就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从保险市场上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长期护理保险商品的数量。社会形态与家庭结构,长期护理保险的价格及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概率以及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在对比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现状后,指出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即我国的社会形态已经转变,但居民的传统观念却不易转变;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能力不足;逆选择、道德风险以及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存在负效应,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第四章长期护理保险供给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含义与特征,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长期护理保险价格也就是保险费率条件下,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上各个保险公司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长期护理保险商品的数量。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的技术水平,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率以及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在对比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现状后,指出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即我国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的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才;投保方、保险公司及医疗护理服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存在严重风险;长期护理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数据基础,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第五章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均衡探讨。本章首先阐述了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它是在一定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率下,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恰好等于需求,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的一个状态。它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解决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乃至最终影响我国整个保险市场的供求平衡。针对前文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供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老人及其子女的长期护理保险意识,提高消费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能力,加强年轻人的风险意识,防止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改进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其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负效应,进而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培养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投保方、保险公司及医疗护理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对称性,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环境,积累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数据,提高费率厘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最后提出在建立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制定良好的产品开发战略,建立规范的医疗保健市场秩序和风险管理机制及财税政策等配套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实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通过上述分析与探讨,本文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问题方面取得了如下进展和创新:首先,选题角度比较新颖。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长期护理保险已经逐渐成为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以及有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然而,大多数学术论文将着眼点放在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展望上,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并不多。本篇论文从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入手,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将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展开全面、系统、较为深入的研究,选题角度、研究方法都突破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扩展了以往对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本文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均衡的研究以及对实现供求均衡提出的建议,是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较有特色的国外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现状,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将其他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和需求经验强加于我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必须洋为中用。因此本文较为贴近中国的现实情况,根据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均衡的建议。从需求角度来说:要加强老人及其子女的长期护理保险意识,逐步转变居民的传统养老观念;提高消费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能力,同时设计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加强年轻人的风险意识,防止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改革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减小社会医疗保障对长期护理保险产生的负效应,进而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从供给角度来说:培养专业人才,改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专业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现状;加强投保方、保险公司及医疗护理服务机构之间信息的对称性,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完善市场环境,给长期护理保险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最后还需积累经验数据,提高长期护理保险费率厘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改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状况。第三,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离不开相应的配套政策,本文在最后指出了为实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均衡而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建立一个有利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宽松的外部环境,提高居民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识;在财税方面对长期护理保险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支持;为保险企业规划一个良好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开发战略;最后,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疗保健市场秩序及风险管理机制。这样,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才能逐步实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求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