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会引起跌倒风险的增加。迄今为止,对于平衡能力与认知情感的相关性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老年人平衡能力与认知、情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和运动习惯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影响。研究对象及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55岁以上的中老年受试者共92人,其中男性30人(平均年龄:61.60±7.06岁),女性62人(平均年龄:62.21±6.04岁)。受试对象分别在睁眼双足、睁眼单足、闭眼双足、闭眼单足,四种站立状态下测试10秒的静态平衡能力。用步态测试代表其动态平衡能力。用简单反应时、空间记忆广度测试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用Rosenberg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情感状态评估。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差异表示为P<0.05,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为P<0.01。以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平衡能力与认知、情感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对中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按照性别分组,结果发现所有指标男女间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意义(p>0.05)。2)按照年龄分组,结果发现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时,在睁眼单足站立状态下,功能表面区域的轨迹长度老年组大于中年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时,步行指数中年组优于老年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按照运动习惯分组,结果发现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时,在睁眼双足站立状态下,运动组在x轴方向平均值、y轴方向平均值、最大距离与椭圆面积上均明显小于无运动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运动组在y轴方向平均值和椭圆面积上均小于无运动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运动组的平均步伐周期参数和步行指数均大于无运动组,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运动组的左右腿相关变异系数均小于无运动组,且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运动组的平均步伐长度均小于无运动组,其中左腿平均步伐长度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认知功能测试中,运动组在简单反应时上小于无运动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运动组在空间记忆广度上大于无运动组,且差异呈显著意义(p<0.05)。在情感状态测试中,运动组在Rosenberg自尊量表的结果上大于无运动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运动组在状态焦虑的结果上小于无运动组,且差异呈非常显著意义(p<0.01)。4)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的闭眼单足站立状态下,简单反应时与功能表面区域的轨迹长度呈非常显著的低度正相关(r=0.33,p<0.01)。简单反应时与动态平衡中的右腿的相关变异系数呈非常显著的低度正相关(r=0.36,p<0.01)。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的睁眼单足站立状态下,Beck抑郁自评与最大距离呈非常显著的低度正相关(r=0.31,p<0.01)。研究结论:1、在中老年人群中,平衡能力、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在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明显。2、对于5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年龄因素在动态平衡能力上的差异最明显,且老年人比中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更差。3、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中老年人比不运动的中老年人具备更好的平衡能力、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这提示运动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效的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从而预防跌倒。4、平衡能力与认知功能、情感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