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中叙事时间的分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1915– 2005)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主要代表之一, 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5年,他出版了《洪堡的礼物》。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首次以艺术家的身份亮相。作品的描述显示作者对艺术家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的地位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那么,如何从适当的角度或方面分析这部作品中的艺术家形象及命运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作品之后表明运用叙述时间理论可以实现对艺术家人物的分析并能恰当的揭示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这一问题。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引言,主体和结论。其中,主体包括三章。第一章讨论了客观时间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社会现实的发展史和两代艺术家的命运史都是按照客观时间的顺序展开的。既描绘了一个物质生活富足,但对(精神生活)高尚艺术漠视甚至是敌视的美国现代社会又描述了两代艺术家创作过程由盛转衰,命运由浮到沉的历史。其意义在于探讨了社会环境发展对艺术家的创作生机和命运的主要影响。第二章分析了心理时间的运用及效果。心理时间的运用使得客观时间停止,时间跨度成为零,而主人公艺术家的崇高理想与对享乐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却展露无遗。其自身的弱点—过度追求物质化—影响到了他们的命运及创作生机。第三章从时段和频率方面研究了整体时间感在作品中的意义。叙述时间的加速暗示了艺术家的命运;减速展示了艺术家独特的心理经历。单一叙述与多重叙述揭示了追求物质丰富但是精神上麻醉的艺术家。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艺术家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值得关注。艺术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及如何调节艺术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这是贝娄有意识唤起人类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言人,也是二十世纪文学界中著名的小说家。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与无情,福尔斯在他的小说中特别关注社会历史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尤其
本文以班扬的《天路历程》和高行健的《灵山》为分析对象,以神化--原型批评为理论依据,从文学原型和文学叙述程式两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作平行研究。进而得出结论:虽然它们都是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