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进行了丹参有效部位新制剂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及水溶性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相应的精制工艺,得到了不同有效部位的提取物,并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筛选处方,通过试验确定了丹参有效部位滴丸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
首先进行了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筛选实验用药材并建立其质量标准。
其次,以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IIA含量及干膏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4种因素(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提取的影响,并通过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确定了其提取工艺为:12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1h。其精制方法为: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5(60℃)时加3倍量水沉淀,沉淀物60℃减压干燥,得率约为8%。以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3种因素(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提取的影响,并通过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确定了其提取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其精制方法为:提取液上B型树脂柱,水洗至糖反应阴性,用8倍上柱药液量60%乙醇洗脱,洗脱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60℃减压干燥。得率约为8%。
最后,在制剂成型性试验中,以滴丸圆整度以及重量差异等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平行试验筛选基质种类、用量、冷凝剂种类、用量、滴制温度、冷凝剂温度等。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脂溶性有效部位与水溶性有效部位以1∶1比例混合均匀作为原料药物,以PEG4000:PEG6000=3∶1为滴丸剂基质,基质与药物比例为3∶1,80℃保温,在滴距4cm,滴口内外径3/4.5mm,滴速为60d/min的条件下滴入上边常温下边低温的二甲基硅油中。本实验制备的滴丸成型性好,成品率高,符合药典关于滴丸剂的质量要求。制剂质量标准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含量,并规定了相应的限度。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对丹参有效部位滴丸剂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