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是指食管下段扩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驰障碍,导致功能性梗阻,出现吞咽困难、反流、胸痛、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但病人痛苦大,有造成食管穿孔的危险。国外报道通过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获得肯定疗效,但研究病例较少,中远期疗效不一。1997年本研究小组在国内首先开展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其后国内相继有一些零星报道,但缺乏大组病例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通过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该病治疗适应症、治疗方法、安全性、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分析评价,旨在探讨这一新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对象和方法:1997年9月至2003年3月,我院对182例贲门失弛缓患者进行系统研究,前10例病人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推广为内镜下直接注射。于齿状线上缘分4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共80U(每点20U),对治疗前后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分别打分,测定治疗前后食管下段扩约肌压力,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 结果:治疗后1周内95.6%(174/182)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病人主要症状总积分为6.33±2.27,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1.69±1.14,相差极显著(P<0.01)。LESP治疗前为46.54±27.60mmHg,治疗后20.77±11.36mmHg,有显著差异(P<0.01)。LESRP治疗前为15.57±8.30mmHg,治疗后9.49±7.31mmHg。疗效随访12、24、36、48、60个月分别为78.8%(104/132)、65.0%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贪门失弛缓症的研究(67/103)、40.5%(32/79)、26.0%(13/50)、20.0%(5/25)病人无症状复发。所有病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发生。疗效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治疗后LESP、LESRP较治疗前下降,治疗有效的病例二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无效病例虽有下降,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5)。 结论: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责门失弛缓症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90%以上,近50%病人中期疗效肯定,但仅约20%病人远期疗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