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语言学界对“这”、“那”和语体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这”和“那”在访谈类语体、诗歌类语体、新闻报道类语体、法律法规类语体、科学技术类语体中的使用差异,并从多种角度对语体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层分析。本文在对大量语料收集、统计、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入手,分别考察“这”、“那”在五类语体中的语义表征、语法特征和篇章功能差异,然后从微观辨析“这”和“那”相互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这/那”出现频率的差异反映了其语体适应性的强弱,“这/那”的使用情况也表现了语体各自的差异特点;语义上,“这/那”的称代意义在各语体中表现普遍较少,科技类语体则独树一帜,而语体语言的主、客观性则影响着“这/那”语义表现;语法上,“这/那”充当句法成分时,语体间差异小,而“这/那”的搭配结构则表现了语体各自的差异特点;语篇上,依据语体的不同特点,“这/那”的篇章功能在使用偏重上各有不同;在“这”和“那”二者之间,总体上“这”比“那”的语体活跃度高,“这”重在表示指示意义、“那”重在表示无指示和称代意义的情况,在表称代意义上“这”同“那”存在语体的差异,“这”、“那”的使用皆受语体语言的主客观性、语篇情境和所指事物是否有定的影响,“那”比“这”的篇章认同用功能突出,语体差异小。我们分析“这”、“那”语体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认知情感上,语言者认知情感的不同,语体的语言在表达上存在差异;语体思维上,语体的表达缘由、目的和功能各有不同,语体自身存在差异;词语上,“这”、“那”指称距离、指示范围与回指内容都有所不同,自身存在差异;语体和指示词互选上,语体在词语的选择上同“这”、“那”在语言的使用上都是具有选择性的,互选中存在语体的差异;语境上,不同语体中语境的差异使得“这/那”的表现不同;考察数据上,语体中的“这/那”在使用上带有各自语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