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与财富的反转: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错配的校正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02年调查数据,以改革开放为制度外生变化的时间节点,以“个体是否是党员”及“户主年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成分和受教育水平作为最关键的解释变量,说明外生制度变化导致的改革前后个体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实证结果验证个体在改革开放前后地位和财富的反转。一方面,改革开放前,通过入党获取政治地位主要受家庭成分的影响,“地主、富农”、“中农、小业主、企业主”等“坏”成分在入党时受到了歧视;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过去偏向“逆向选择”的入党审查制度弱化,“地主、富农”、“中农、小业主、企业主”阶层在改革开放后没有再受到显著的政治歧视,入党概率大幅度增加,政治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说明,在1979年成分取消前后,不同家庭成分阶层存在着政治地位上的反转变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秩序,使得人力资本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前在政治上受挫的“地主、富农”、“中农、小业主、企业主”等“坏”成分的子女,由于拥有较高的个人能力禀赋,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地位有所提升,收入显著高于贫下中农的子女,在经济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反哺。同时,在研究不同家庭成分阶层政治地位、收入财富反转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改革前后人力资本配置的差异,将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低效率的原因归结为人力资源的错配,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归功于市场制度对人力资本错误配置的校正。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企业信用缺失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企业的失信行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资源严重浪费,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治企业失信行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