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儒释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对儒释道要给以同样的重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将日渐衰微。但只要现代科学还不能完全征服疾病、死亡、自然灾害等,道教的符箓斋醮、禳灾祛病术及炼养术等等就对一部分人具有吸引力。故此,科学地去认识、发掘符箓派道教——天师道所包含的积极文化内涵就很重要了。 每一种成熟的宗教,都有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思)、宗教的感情和体验(情)、宗教的行为或活动(为)、宗教的组织和制度(体)四方面构成,而思和情是为和体的前提和基础。故此,我们今天要对天师道有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必须从它的哲学思想处入手,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天师道所蕴涵的博大内容。论文的绪言在阐明了选题缘由之后,接着对所研究探讨的“天师道”进行了界定,然后指出现今天师道哲学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第一章首先对天师道的产生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天师道产生的主要来源有:思想源头是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说:信仰源头是神仙信仰;法术源头是自然崇拜、鬼神观念和原始巫术;组织源头是先秦墨家和佛教的组织形式。接着全面详细地考证了张鲁之后直至北宋真宗之时八百余年间张氏一系天师道的传承情况,指出了天师道在龙虎山传播一说的逐渐确立过程,并分析了天师道的产生、淹没、复苏、发展、兴盛直至衰落的历史,阐明了正一道、五斗米道和天师道的相互关系问题。 论文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太平经》的传承情况及其与早期天师道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以及早期天师道所行宗教实践和《太平经》思想的一致处,指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