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嫦娥5号探测器任务的圆满成功为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阶段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也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来了更多憧憬。月球探测任务面临环境复杂、飞行时间较长、全自主性难以保证等困难,传统的地面测控导航方法存在可测控弧段有限、实时性低、信号衰减大、测控时延长等问题。以星光导航和X射线脉冲星导航为代表的天文导航方法具有隐蔽性高、自主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故本文将对两种天文导航方法开展研究,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嫦娥5号探测器任务的圆满成功为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阶段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也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来了更多憧憬。月球探测任务面临环境复杂、飞行时间较长、全自主性难以保证等困难,传统的地面测控导航方法存在可测控弧段有限、实时性低、信号衰减大、测控时延长等问题。以星光导航和X射线脉冲星导航为代表的天文导航方法具有隐蔽性高、自主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故本文将对两种天文导航方法开展研究,设计可应用于月球探测器的全自主导航系统。针对飞行于地月转移轨道的月球探测器的状态建模问题,从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圆型限制性四体模型和完整模型中,选择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圆型限制性四体模型;姿态模型选择欧拉角姿态运动模型,并开展姿轨运动的仿真分析。作为目前最成熟的天文导航算法,星光导航是通过将星敏感器探测到的观测星与宇宙空间中位置已知的导航星匹配识别,确定载体的位置、速度与姿态信息。针对月球探测器的天文导航问题,开展星敏感器的地面标定方法研究,模拟低、高动态下星敏感器数据采集与图像处理过程,解算探测器的姿态信息,以及导航星相对地球和月球的星光角距信息。考虑到X射线脉冲星信号能够持续提供高精度的导航信息,引入X射线脉冲星导航方法。通过合理筛选出可见的脉冲星,提取脉冲辐射轮廓,建立脉冲星导航测量模型。针对自主天文导航系统的强非线性特征,选择扩展卡尔曼滤波和容积卡尔曼滤波分别对星光导航、脉冲星导航与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仿真验证。针对实际应用中,组合导航系统中星光、脉冲星子导航系统可能出现的失灵情况,进行多工况仿真分析,评估导航系统性能。受到空间复杂环境的干扰,星敏感器成像质量下降,导航星出现误匹配,观测数据出现野值点,影响导航系统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野值点建模问题,并采用鲁棒容积滤波算法(Robust Cubature Kalman Filter,RCKF)实现高精度并可靠的星光导航与组合导航系统。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围绕无人机在空中的良好视野为计算机视觉提供良好的图像平台的行人目标的跟随、跟拍逐渐成为了无人机技术发展的一个热门方向。但是,行人进入复杂环境后由于环境的遮挡、行人自身状态的变化、光照变化,基于无人机的行人目标长时间跟随会出现目标丢失、跟随失败、目标检测失败等情况。因此本文分析了无人机行人目标跟随任务中的难点,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旋翼无人机行人目标跟随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于
传统车载导弹的有依托发射方式因受发射场地的限制,只能选择在预设的加厚混凝土场坪上进行发射,从而限制了车载导弹的机动性,无法发挥车载优势。目前我国已掌握无依托发射技术,该技术使车载导弹摆脱了预设场坪的限制,可以在行驶状态中随时停车并将公路作为场坪进行发射,因此有必要分析公路作为发射场坪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重点围绕公路场坪在发射筒冲击阶段及液压支腿撑起阶段下的响应进行分析,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发射工况,
随着吸气式组合动力飞行器工作高度边界的不断扩展,飞行器速度范围逐渐从亚声速跨越至高超声速,极端环境下的大跨度气动参数会使发动机偏离正常工况,导致燃烧性能降低、推进功下降,给发动机在宽域工作状态下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技术挑战。结合微波助燃原理、金属基颗粒与微波协同原理和组合发动机的运行规律,提出了一种局部能量增强下的调控燃烧协同作用,为保证宽域工作下发动机的常态稳定运行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技术途径。本文面
纯铜由于塑性好,密度和声速高,综合性能优良,是制造破甲弹药型罩的关键材料。药形罩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对其形成射流或弹丸的侵彻性能和战斗部毁伤威力具有决定作用,多向压缩工艺被广泛用作细晶大尺寸坯料的制备,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纯铜多向压缩变形行为及热处理微观组织演化研究,建立多道次本构模型并对多向锻造及热处理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利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多晶铜压缩织构演化进行预测分析,通过CA模型实现静
随着深空探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更高精度、更大口径卫星天线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以支撑天线的基本构型单元为设计原点,完成了构型方案设计与模块化拓展设计,分析了机构方案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优化了机构的相关结构参数,实现了完整的机构结构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机构展开功能,最后完成了机构的精度分析工作。以模块化拓展为核心,几何单元构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构型单元方案。以此为分析对象,建立比频率和比
蜂窝夹层结构以其高比强度和比模量的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较多。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往往需要认真考虑疲劳问题。随着工艺的进步,蜂窝夹芯结构的静态力学性能逐渐趋于稳定,但对于疲劳性能的研究依旧不够深入。为了探索铝蜂窝夹芯结构的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行为,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对夹芯结构的基本理论进行初步探索,阐述了夹芯梁理论、蜂窝夹芯结构的典型失效模式和蜂窝夹芯结构的等效理论。之
伴随空间飞行器编队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的迅猛发展,为完成空间飞行器编队控制、空间机器人智能抓捕等任务,设计能充分模拟太空环境的空间飞行器地面仿真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空间飞行器地面仿真实验中,减轻重力效应营造微重力环境对空间飞行器的结构测试、控制算法验证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针对空间飞行器在轨三维运动以及被空间机器人捕获等任务,设计一套空间飞行器三维微重力模拟地面仿真系统方案,
折叠舵面因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而广泛应用于飞行器中。由于折叠机构的功能要求,折叠舵面结构中各零部件之间存在复杂的连接关系,而这些复杂的连接关系会向结构中引入非线性接触问题。间隙和摩擦作为接触问题中典型的非线性因素,对折叠舵面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接触问题中的各种非线性因素对折叠舵面结构动响应特性的影响。本文对折叠舵面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考虑到结构中存在大量连接关系,在载荷传递路径上
日常学习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结构相差过大,不能满足建模的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先对实际模型进行试验,用试验得到的数据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调整,以此减小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结构之间的差异。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根据修正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矩阵型修正法以及参数型修正法两类,其中参数型修正法更具有工程价值。参数型修正法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修正参数的选取,通常情况下,要选取灵敏度较大的参数作为修正参
随着当今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温钛合金的用量逐步提升,其中Ti60钛合金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近α型钛合金,该合金可长时间在600℃条件下稳定使用,由于常温条件下钛合金强度高,成形性能差,因此传统钛合金成形均采用高温条件下等温成形工艺,即将模具与待成形金属同时加热至较高温度而后成形,但加热模具造成了大量能量损耗,因此提出电流加热非等温气压成形工艺,大幅降低模具温度,同时待成形板材采用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