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对龙眼成花的生理生化作用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包括三个试验,试验一、二是分别于11月和12月对盆栽石硖龙眼喷施350mg·L-1的乙烯利,以清水作对照,试验三是对大田树实施与试验一、二相同的处理,研究乙烯利对龙眼树体若干生理指标、芽体生长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 1.乙烯利处理10天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处理后20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并高于对照。 2、处理的叶片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在喷施后10天低于对照,而淀粉含量在处理后10天显著高于对照。 3、处理的顶芽和叶片的IAA、GA3、ZT含量锐减,ABA、ETH含量陡增;处理提高了ZT/IAA、ZT/GA3、ABA/IAA的比值,降低了ZT/ABA的比值。 4、处理10-30天叶片叶绿素总量降低,处理降低了叶片的氮含量,C/N比值显著提高;在喷施乙烯利后10天左右叶片含磷量降低,但随后显著上升;乙烯利对叶片钾、钙、镁含量的影响不大。 5、乙烯利处理使盆栽龙眼形态分化时间推迟,但大田龙眼树顶芽萌动时间,紫红色花序原基出现时间、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与对照无差别。 6、喷施乙烯利有效地减少了花穗冲梢现象的发生,在花穗发育期基本无成花逆转现象,植株成花率、枝梢抽穗率、纯花穗率显著高于对照。
其他文献
通过化学分析,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元素即:N、P、K、Na、Ca、Mg、Fe、Mn、Cu、Zn的背景值,按照腐殖质层、淀积层和不同林型(草类林、杜鹃林、溪旁林、塔头林、杜香—泥炭藓林
我国南方地区水库水质氮磷浓度偏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位于浙江曹娥江流域的汤浦水库,水质总体优良,但营养物浓度偏高,尤其是总氮浓度远超国家水质标准。有学者认为汤浦水库
灌木是维持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植被类型,掌握新疆草地灌木植被的碳(C)、氮(N)含量,可为准确估算草地C、N储量及C、N循环过程提供重要参数。本研究对北疆地区10
冻融交替作用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它对土壤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产生直接影响。 我国东北的黑土分布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长达半年的冬春季节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