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自诞生以来,有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社会学研究者在面临研究方法的选择时总会面临这种困境: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回到社会学创立之初来寻找最终的答案。虽然奥古斯特·孔德和赫伯特·斯宾塞分别有“社会学之父”和“社会学亚父”的称号,但是两者的著作中缺乏对社会学详细的思考,及社会学理论的构建。社会学之于两人仍然停留在哲学的范畴。迪尔凯姆作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第一部详细叙述社会学方法论的著作,为后来者对社会学的理论构建提供基础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及思想。因此笔者以迪尔凯姆的经典著作为立足点,尝试通过对其经典著作的解读来寻找其思想的蛛丝马迹,从而回答文章最初的设问。笔者认为,要想准确把握迪尔凯姆方法论思想的核心,就必须将其经典著作放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明白迪尔凯姆在写作时的问题意识。按照这样的思路,文章将从17-19世纪欧洲思想史尤其是实证主义的兴起开始,交代社会学产生的思想史背景,并探讨法国文化传统对迪尔凯姆思想形成的影响。接下来文章将通过对其经典著作的研读,结合迪尔凯姆的个人传记和著述史研究,着重探讨迪尔凯姆围绕“社会事实”这一概念所进行的阐述,并以其为线索梳理迪尔凯姆一生的学术思想。紧接着,文章将结合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来探讨迪尔凯姆方法论的实际运用。最后,文章将介绍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并结合其他社会学家的思想以及他们对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述评提出对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见解。
其他文献
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女性职业化,使得家庭对失能老人的照护陷入困境。本研究以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综合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家庭照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及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和实物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有了城市和农村之分。
我国长期实行政府主导的农村扶贫开发模式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扶贫开发的新阶段,这种模式存在着资源总量不足、瞄准偏差与资源渗漏、贫困人口主体地位缺失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社会的各个层面在进行自身的调整与转轨。在这样的历史性时期,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