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用地不断增加,使得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就必然导致大量土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产生大批的失地农民。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一笔宝贵的家庭财富,因此,他们可能会失去就业岗位无法安身立命乃至影响生存发展,他们甚至就失去了保障整个家庭长期生活的资源,无法很好的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在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长期生活保障问题依旧是面临的最大问题。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如何维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稳定且实现其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具有普遍性也是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妥善对待失地农民,合理制定其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政府施政重要议题。本文主要是以公民参与为切入点来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文中首先综述了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文献,并阐述了公民资格理论、公民参与理论以及公民参与的相关研究现状。之后从制度安排、观念意识、行动选择三个影响公民参与的方面进行展开论述,从而详细描述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制度安排方面来说,政府有着对农民社会保障权、参与权及参与制度的相关法制规定,但是制度仍然存在着权利规定不明确、法律配套缺失,渠道不完善、落实存在偏差等问题。在观念意识方面,政府对公民参与存在谨慎心理以及精英意识等错误认知的态度,而农民又存在法律观念与人治情绪并存、权利意识与搭便车心理博弈、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在行动选择上,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农民利益表达不足、社会参与不足等限制。最后,通过对政府、农民、社会组织以及他们在制度安排、观念意识、行动选择上的互动分析,从而得出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公民参与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