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中压纯化系统技术、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研究桑椹防治DM的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对糖、脂代谢重要信号通路PI3K-Akt-mTor中关键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1.检索数据库获得桑椹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进行疾病映射,利用Cystoscope3.2.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进行Metascape通路富集分析。2.利用中压制备及配套纯化系统对桑椹醇提物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合HPLC、LC-MS对分离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及结构鉴定。3.建立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通过测定给药后各组葡萄糖消耗量、HK、PK、TC、TG综合评价各给药组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状态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Akt、P-Akt、PI3K、P-PI3K、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1.本次对桑椹的网络建模共筛选出与糖尿病相关的22个活性成分、16个高频作用靶点和40条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桑椹防治糖尿病可能是其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所致,作用靶点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氮代谢、半乳糖代谢等密切相关。2.利用中压纯化系统技术建立了快速分离纯化方法。本次试验共获得桑椹萃取部位中的3种化合物,经过HPLC的标准品对照检测及质谱的分子量验证,证明分别为新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3.250μmol/L棕榈酸诱发HepG2细胞24 h为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最佳方案。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新绿原酸、异槲皮苷、桑色素、杨梅素具有较好活性(P<0.05),说明它们为桑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活性化合物。桑椹萃取部位可以提高胰岛素抵抗细胞的HK、PK活性(P<0.05);显著降低细胞内TG累积(P<0.05),能够进行TC的清除(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乙酸乙酯中剂量组和正丁醇中剂量组Akt、P-Akt、PI3K、P-PI3K、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和分析活性组分、糖尿病靶点有助于探析桑椹活性成分协同抗糖尿病的多作用靶点。2.桑椹不同萃取部位及多种小分子物质均有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细胞脂质代谢的增强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I3K、Akt、mTor)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