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泌素(GAS)水平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破坏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有不完全肠腺化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它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积极治疗CAG也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西医学对CAG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对CAG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探讨CAG的发生机制对CAG癌变的干预阻断研究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检测大鼠外周血胃泌素水平和观察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及Bcl-2蛋白的表达,来研究CAG发生的病理机制,进一步探讨中药丁香胃灵合剂在CAG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健康、性成熟、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一半,全部采用架势雌雄分笼饲养,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丁香胃灵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实验组均用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氨水。造模2月成功后除模型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丁香胃灵合剂灌胃治疗6周。治疗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用摘除眼球法取血,分离血清,胃泌素试剂盒检测胃泌素含量;取胃,用PH试纸检测胃液PH值;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Bcl-2蛋白的表达。实验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选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选用Dunnett’s法,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各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胃泌素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液PH值,胃黏膜Bcl-2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丁香胃灵合剂各治疗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胃液PH值,胃黏膜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胃液PH值、胃黏膜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胃泌素的分泌下降。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泌素的缺乏和胃黏膜Bcl-2蛋白的高表达有关。胃窦粘膜萎缩的程度与G细胞的数量有相关性,G细胞数量的变化或其分泌功能的改变均能导致胃泌素分泌的变化。Bcl-2基因是重要的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之间呈正相关。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使得有害因素作用下的受损细胞减少凋亡,细胞寿命得以延长,如进一步遭受突变,突变基因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形成肿瘤。   丁香胃灵合剂各治疗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胃泌素的分泌,降低Bcl-2蛋白表达,对胃黏膜细胞的过度增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丁香胃灵合剂大、中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P<0.01),说明该药在CAG大鼠模型治疗方面起到一定效果,也为中医药治疗CAG提供了更有力的佐证。
其他文献
摘 要:市场营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多数重分轻能,违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关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性思维并运用于实践的要求。笔者以多年执教市场营销课程的经验,探索将案例教学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期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法;过程性评价  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
目的:  1.探讨中药润燥灵汤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  2.通过构建SS模型小鼠,探讨中药润燥灵汤对SS模型小鼠Ⅰ型T辅助细胞(Th1)/Ⅱ型T辅助细胞(Th2)的调节作用。 
研究目的   1.归纳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早中晚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脉象;揭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分期之间的症候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   2.揭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正>系统介绍综合监控系统(ISCS)是一个分布式的、先进的控制系统,其可靠性、灵活性和使用功能正逐步发展完善。ISCS最早起源于国外的机场航空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盐酸克林霉素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效果,探讨此法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门诊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患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