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务川县草石蚕种植基地是我省最大的草石蚕种植区。通过对该种植基地的系统调查,发现了草石蚕腐烂病、白粉病、叶枯病三种真菌病害和一种病毒病。 对引发草石蚕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常规鉴定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发草石蚕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并且对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pH3.0-11.0、光照等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20-30℃、相对湿度100%+水膜等条件适合分生孢子萌发。 用生长速率法,在实验室将几种杀菌剂对腐烂病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6%咪鲜?异菌脲对菌丝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0.145μg/ml。 腐烂病菌的药剂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6%咪鲜?异菌脲处理草石蚕腐烂病菌,可使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并且高于对照;还原糖含量在菌丝处理的前3h内急剧下降,在3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一直都高于对照水平,几丁质酶活性、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镜检发现菌丝出现细胞泡囊化和消融现象。 对草石蚕腐烂病的发病条件进行室内和田间的调查研究显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腐烂病萌发和生长的主要因素。 对草石蚕腐烂病进行了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6%咪鲜?异菌脲对草石蚕腐烂病的防效较好,防效为63.64%,其次为50%霉菌净为56.82%、40%多菌灵为50.0%,99%恶霉灵防效较差为43.18%。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大田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