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于老年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认知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嗅三针”干预可以改善AD的症状,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通过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快速老化动物模型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ron8,SAMP8)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7 月龄雄性抗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resistance 1,SAMR1)(n=10)和SAMP8小鼠(n=50)作为实验动物。SAMP8小鼠经旷场试验剔除不合格小鼠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45只小鼠随机分为P8N、P8A及P80组,每组15只;SAMR1小鼠为R1N组(n=10)。R1N与P8N组小鼠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干预;P8A组小鼠给予“嗅三针”(双侧迎香穴、印堂穴)刺激,(电针0.3 mA,15 Hz),10 min,1次/天,连续治疗4周;P8O组小鼠给予丁香酚嗅觉刺激,30 min,1次/天,连续治疗4周。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Morris水迷宫,观察“嗅三针”对SAMP8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WB和IF检测小鼠海马中Aβ、P-p38、P-tau和SYP的表达量。结果实验一不同干预方式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R1N组小鼠相比,P8N组小鼠干预前游泳潜伏期、上台前路程均较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P<0.001),说明P8小鼠存在空间学习记忆障碍。2)P8A组小鼠与P8N及P80组比较,P8A组小鼠游泳潜伏期和上台前路程明显缩短(P<0.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提示“嗅三针”干预能够显著增强P8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实验二不同干预方式对SAMP8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1)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R1N组小鼠相比,P8N组小鼠的Ap的表达量多,p38MAPK的激活率增加,SYP的含量减少(P<0.01),但磷酸化的tau(P-tau)蛋白增加不明显,说明P8小鼠海马中存在与AD患者脑内类似的病理改变。2)与P8N组小鼠比,在P8A组海马中的Aβ及p-p38MAPK表达量降低,SYP的表达量增加(P<0.01),而P-tau的降低不明显;P80组海马中的Aβ表达量降低,SYP的表达量增加(P<0.01),P-p38MAPK、P-tau的改变不明显。提示“嗅三针”干预能够降低海马中Aβ表达,抑制p38MAPK激活,提高SYP的表达,但对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嗅觉刺激能减少Aβ表达,而对p38MAPK激活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嗅三针”改善P8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与抑制海马中Aβ、p38MAPK的表达及增加SYP的表达有关。结论“嗅三针”能够明显改善SAMP8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Aβ在海马中的过度表达,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突触的再生,使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