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肾脏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检查,获得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K∥)的值以及相应伪彩图,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皮髓质MK值、K⊥值、K∥值的改变,分析其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期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例为观察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 in excretion rate,UAER)的结果分为DN早期组7例,DN晚期组5例,选择健康志愿者1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3.0T磁共振上进行DKI检查,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0 1000s/mm22000s/mm2),产生MK、K⊥、K∥的图,对于每个受试者,在左肾和右肾的上极、肾门及下极区域绘制了共12个感兴趣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皮质、髓质各6个,取其平均值,比较左肾及右肾皮质、髓质的MK值、K⊥值、K∥值的差异,并比较对照组与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之间的皮质、髓质的MK值、K⊥值、K∥值有何不同,绘制ROC曲线,分析皮质MK值在对照组与DN早期组、DN早期组与DN晚期组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各测量值与24小时尿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不同糖尿病肾病患者左肾的皮髓质测量值与右肾的皮髓质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疾病的进展,皮质与髓质的MK、K∥、K⊥值逐渐升高,且皮质测量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邻两组间比较,对照组皮质的MK、K∥、K⊥值均低于DN早期组(p<0.05),DN早期组的MK、K⊥值低于DN晚期组(p<0.05),相邻两组之间髓质的测量值未观察到明显差异;皮质的MK值在对照组与DN早期组、DN早期组与DN晚期组的诊断中准确性较高(AUC>0.8);皮质的MK、K∥、K⊥值与UAER呈正相关,髓质的测量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DKI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检查具有可行性。(2)DKI的皮质的MK值可以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损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3)糖尿病肾病患者皮质的MK、K∥、K⊥值与UAER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