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微纳结构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减反增效性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因其资源分布广、永不枯竭,又具有无污染、维护简单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主要能源。在目前的商用太阳能电池中,大部分为硅太阳能电池。然而,单晶硅成本较高、转换效率较低等问题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微纳结构阵列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光的传输,并且易于制作,从而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的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和Matlab编程软件计算并深入研究了不同微纳结构阵列对于太阳能电池陷光增效的影响。首先,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以单晶硅为衬底,在硅表面设计并构建了硅圆柱、圆锥以及倒圆锥形纳米阵列,对其反射率、吸收率进行计算,并与相同厚度的裸硅作比较。同时,基于有效介质折射率理论分析了各种纳米结构影响光吸收的机理。其次,以圆锥形纳米阵列为基准模型,构建并研究了尖顶、圆顶以及半椭球形纳米阵列的反射率、吸收率,并对其光吸收的机理进行分析。最后,基于计算得到的吸收率曲线,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并分析了相同大小的圆柱、圆锥以及倒圆锥形纳米阵列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与相同厚度的单晶硅作比较。另外,计算了尖顶、圆顶以及半椭球形纳米阵列的电流密度与光电转换效率,并分析了纳米线半径变化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自从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的应用也越加广泛。目前,常用的WLAN标准是IEEE802.11a 和 IEEE802.11g。同时,为了满足更
激光打标是指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在物件表面作永久性标刻。激光打标以其“打标速度快、性能稳定、打标质量好”等优势,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激光打标系统一般是基于ISA总线或PCI总线的,运动控制卡必须插在计算机的PCI插槽内,且不支持热插拔,影响了控制卡的稳定性: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激光打标控制卡虽然成本低、运行可靠,但由于其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有限,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运动控制卡是激光打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