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添加纳米铜和高剂量硫酸铜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频率以及消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108头杜长大仔猪(体重为8.32±0.04kg)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组内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5mg/kg Cu,以CuSO4形式添加),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0mg/kg硫酸铜和5mg/kg、60mg/kg纳米铜的基础饲粮(含消化能3.28Mcal/kg,粗蛋白18.93%,粗脂肪4.28%,钙0.85%,磷0.70%)。试验猪充分喂料(日喂四次),自由饮水。饲养试验预试6天,正试45天。在饲养试验后期,从每组中各选6头试验猪,共24头,以Cr2O3为外源指示剂进行消化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按体重相近的要求,从每组各选6头试验猪(公母各半),共24头,按常规方法屠宰,采集样品:称取脑、脾脏和胰脏的重量,测定铜对内脏器官重量的影响;取肝脏(左小叶)样品进行常规养分分析,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集背最长肌测定常规养分含量;采集肝脏、肾脏、脾脏、胰脏和胆汁样品,测定其中铜、锌、铁的含量;取下丘脑测定其中铜含量;取回肠和结肠内容物做肠道菌群分析用;取相同部位空肠做电镜观察;收集血样,制作血清,测定血清中GH、T3、T4、Gastrin、Inslin等血清激素水平,GPT、GOT、ALP的活性,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钙、磷的含量,血清中铜、铁、锌的含量及总铁结合力。 饲养试验表明:与对照组(添加5mg/kg硫酸铜)相比,添加5mg/kg和60mg/kg纳米铜使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2.92%(P<0.05)和28.61%(P<0.01),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5.32%(P<0.05)和21.17%(P=0.01),腹泻频率分别降低 一 了 52.17%(p>0.05)禾 80.87%(p<0.05);添加 240 ig/kg硫酸铜,对仔猪 日增重无显著影响,但使仔猪腹泻率升高了110.43%(P<0.of)。 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纳米铜使回肠和结肠双歧杆菌数与对照 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其中添加 60 mg从g纳米铜使之分别增加了 3139.79%o< 0.02)和301.95%(P<0.()5)。 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 60 mg从g纳米铜使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和钙的表观 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P<0.05)、m6.35%(P<O.O5)和ms.8%(P<0.05 )o 空肠微绒毛电镜观察可见:添加 2。10 mg从g硫酸铜组和纳米铜组猪空肠微绒毛 的高度和密度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其中 240 mg从g硫酸铜组和 60 mg/kg纳 米铜组微绒毛高度分别增高48,49%(P<0.05)和44.44%(P<0.“)。 肝肌。背最长肌的常规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铜对肝脏和背最长肌中 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无影响;添加 240 mg儿g硫酸铜使背最长肌中粗脂 肪含量降低了55.63%(P<0刀1),但使肝脏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0.74%(P( 0.05)。 内脏器官测定表明:添加 60 mg从g纳米铜使仔猪脾重率提高了 32.14%o< 0.05),但胰重率降低了14.06%(P<0.05)。 血清和组织中微量元素测定显示:添加 240 mg/kg硫酸铜使肝、肾、脾和胆汁 铜含量分别提高了 50.35%(P<0.of)。150.89%(P<0.of)、40.67%(P<0.01) 和 141.60%(P<0.01);而添加 60 mg/kg刍米铜对各组织铜含量无显著影响。5 mg/kg 和 60 mg/kg纳米铜使脾铁含量分另卜丫 了 34.71%(P<0.01)和 ZI.91%(Pwt 0刀1);240 mg/kg硫酸铜使脾铁含量降f 了 19.39%(P<0.05),但使胰铁含量增 加了 273.49%(Prto刀l)。 血清指标测定发现:添加 240 mg瓜g硫酸铜使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 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既%(P<0.01和叨.“%叩<0.肠):血清铁含量“提高了H.09%o <O.*):尿素氮水平降低了盼.*%叩 <0*1)。添加*m*吨 纳米铜使血清尿素氮水平降低了23.3296(P<0.05),血清铁含量提高了50.1% (P < 0.05)。添加硫酸铜和纳米铜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碱性磷酸酶、 磷以及铁结合力均无显著影响。 含铜酶活性测定揭示:添加 240 mg/kg硫酸铜和 5 mg从g、60 mg从g纳米铜 2 2002年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义 摘要 使肝脏中 SOD活性分别升高了 132.92%(P<.05)和 139.05%(P<0.05)、285.03 %(P<0.OI)。 添加 5 mg上g和 60 mg儿g纳米铜使血清生长激素浓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 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