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要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就不能被忽视。愈来愈多的研究关注大学课堂教学状况,其中课堂学习环境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数字化时代赋予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新的特征,改变了大学教学与学习的原有方式,而理解课堂学习环境的新特征、认识其内在结构将有助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墙洞”学习理论启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数字化时代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因子分析,进一步确定数字化时代大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修正且完善其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地区高校做抽样调查,以期获得数字化时代北京地区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的整体情况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现实状况,进而结合访谈法分析现实差异。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数字化时代创设大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着力点。研究有以下收获:(1)获得了《数字化时代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构成要素调查问卷》,该测量工具基于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在物理要素、资料要素、技术要素、教师要素、学生要素和人际交往六大要素上反映了数字化时代课堂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2)调查了数字化时代北京地区大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现实状况。整体上看,大学课堂学习环境较为理想。从构成要素上看,人际交往要素的状况最佳,资料要素的状况有待改善。(3)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因素(学校、学科、性别)影响下数字化时代北京地区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六要素在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四个方面的表现。(1)情境方面:技术要素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自然学科的状况更理想。(2)协作方面:资料要素、技术要素和教师要素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表现更理想。物理要素、资料要素、技术要素、教师要素以及人际交往要素在自然学科的课堂表现更理想。在教师要素上,男性大学生认为更加理想。(3)会话方面:教师要素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表现更理想。物理要素、教师要素和人际交往要素在自然学科的课堂表现更加理想。在教师要素上,男性大学生认为更加理想。(4)意义建构方面:教师要素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表现更加理想。资料要素、技术要素和教师要素在自然学科的课堂表现更加理想。在教师要素上,男性大学生认为更加理想。(4)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创设北京地区大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着力点。基于北京地区大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现实状况,遵循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在创设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时,应在以下几方面特别注意:(1)在情境方面,普通院校、人文学科要加强技术要素对创设学习情境的支持作用。(2)在协作和会话方面,针对人文社会类课堂,应该加强物理要素、资料要素、技术要素、教师要素及人际交往要素的建设。对普通院校而言,更需在资料要素、技术要素、教师要素上予以加强;女性大学生更应重视教师要素对其学习的影响。(3)在意义建构方面,对人文社会类课堂而言,需进一步重视资料要素、技术要素和教师要素的积极意义;针对普通院校加强教师要素建设。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认知程度与定义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行业发展背景,因此新教育改革运动在我国教育行业得以普及推广。
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给药技术"教学进行探索,选取2014级护理中专班2个班级共14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70)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n=72)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前
利用快速、温和的"Click Chemistry(点击化学)"反应,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的羧基上引入一个带有三唑环的羧基"间接臂",生成半抗原(FT3C)。再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法
旧金山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来自太平洋波浪般的晨雾象往常一样,在阳光下逐渐散去,空气是那样的清新。洛伦佐卡尼利亚正在三号街上走着。每走一步,左脚上的鞋子拖擦着人行道,发
<正> 一、女高音形成及发展 女高音在美声歌唱史上是一个有着不寻常经历的声部。比如新生儿,一般是先出生后起名;“女高音”则是先起名,后出生。这和她的降生地欧洲长达一千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是对基层气象业务人员的一种考核提高方式,通过对竞赛中观测数据处理科目的考点及参赛技巧进行分析,希望给参赛选手一些借鉴,以此提高参赛选手的能
摘 要 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提出本专业内基于“3T”模式的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从构建培养方案、搭建实践实验平台、项目实训、导师制等方面阐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以达到在机械工程专业内全面培养智能制造方向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机械工程专业 应用型 技能型 智能制造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清铜蓝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方法抽血测定27例稳定性冠心病和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20例非冠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1&#183;x1&#183;)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25日桂林市局地暴雨过程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