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初步建立,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一个新型的碳交易时代。2016年我国全面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首批试点企业包括电力、钢铁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主体,对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碳排放权交易所具有的外部性使得有效协调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于2016年12月20日发布“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应运而生。为实现企业将碳资产交易最大化,中国节能协会将举办中国碳交易市场高层报告会,旨在深入解读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分析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规则和运行规律。由于我国尚未形成与此相关的任何会计规范,致使碳排放权交易成本核算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构建符合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适用的碳排放权交易成本核算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在这篇文章中以碳排放权交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在碳排放权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立足于碳排放权交易成本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试图将碳排放权交易成本核算体系进行完善,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内部及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合理的碳排放权交易成本核算体系模型。研究发现,要想更合理的对碳排放权交易成本进行核算,首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核算对象的归集和分类,再对其进行较为精准的计算,实现准确合理的将碳排放权交易成本进行核算,最后根据核算结果为企业提供有用信息,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