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花鸟画的独立分科始于唐朝,经五代的发展,至两宋时期大方异彩。五代宋初花鸟画出现两种不同的审美思想,即在朝的“黄家富贵”和在野的“徐熙野逸”。审美情趣的不同致使“黄家”以精细、一丝不苟的造形,明亮艳丽的设色,富贵雍容的题材为标榜,而“徐氏”则是落墨为格,画风潇洒雅致,题材多选乡野间常见的景物,追求典雅清高的气质。这两种风格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走向了工笔写实和水墨写意两个道路。宋初至神宗年间“黄家”作为画院里的唯一风格标准,北宋初期,“黄体”之盛一直主导着花鸟画的风格面貌。至崔白、吴元瑜一出,花鸟画的风格面貌发生了改革。他们将画院外的写实与院体风貌相结合,把大自然带进了画面中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界。而宣和年间,宋徽宗和“宣和体”继承并发扬了崔白画派的这种绘画风格。北宋年间,花鸟画在帝王的推崇下,站在了“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的政治高度,同时在帝王的大力发展下,花鸟画的教学有了较完整的制度,从工笔形态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形态正在被文人们所接受,并对后世发展出绘画新方向铺垫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