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宋小品花鸟画风格之演变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花鸟画的独立分科始于唐朝,经五代的发展,至两宋时期大方异彩。五代宋初花鸟画出现两种不同的审美思想,即在朝的“黄家富贵”和在野的“徐熙野逸”。审美情趣的不同致使“黄家”以精细、一丝不苟的造形,明亮艳丽的设色,富贵雍容的题材为标榜,而“徐氏”则是落墨为格,画风潇洒雅致,题材多选乡野间常见的景物,追求典雅清高的气质。这两种风格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走向了工笔写实和水墨写意两个道路。宋初至神宗年间“黄家”作为画院里的唯一风格标准,北宋初期,“黄体”之盛一直主导着花鸟画的风格面貌。至崔白、吴元瑜一出,花鸟画的风格面貌发生了改革。他们将画院外的写实与院体风貌相结合,把大自然带进了画面中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界。而宣和年间,宋徽宗和“宣和体”继承并发扬了崔白画派的这种绘画风格。北宋年间,花鸟画在帝王的推崇下,站在了“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的政治高度,同时在帝王的大力发展下,花鸟画的教学有了较完整的制度,从工笔形态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形态正在被文人们所接受,并对后世发展出绘画新方向铺垫了道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精品课程项目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形式。目前,我国已经开设了较多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大量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湖南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省,有“三湘四水”、“芙蓉国”之称。环洞庭湖地区是指以洞庭湖为中心,包括湖南省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地区的大部分县市,湖北省的松滋、公安
期刊
期刊
胶州秧歌——一朵在山东胶州沃土上滋润成长起来的传统民间舞蹈的奇葩,具有鲜明的舞蹈风格和艺术特色,与“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胶州秧歌广泛流传于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