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新启蒙运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是要总结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新启蒙运动的历史成因、发展历程、精神实质和思想特色,探究这一思想启蒙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和局限性。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史上重要的环节。新启蒙运动在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学术界对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启蒙大潮的研究颇多,对于新启蒙运动次潮的考察颇少,特别是关于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探讨需要深入。本文在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新启蒙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面貌和两者的关系,从历史的脉络中发现新启蒙运动在何种意义上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新启蒙运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考察、概括、梳理,力图有所突破。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述方法,同时,本文注重文本考证和理论发掘与阐释。文章重视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于对历史内在逻辑的研究,以理论的逻辑顺序把历史事实串起来,以此来展现出新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关系的整体面貌,从文本中探寻作者意图,力争准确阐释理论的实质所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是绪论,主要总结和概述选题缘由和意义、文献综述、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二是阐释了新启蒙运动的历史成因、发展历程、精神实质和思想特色进行了阐释概括分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动因、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新启蒙运动者“中国化”话语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交融进行了分析阐释;三是探讨了新启蒙运动在学理层面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发挥的作用;四是探讨了新启蒙运动在实践层面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发挥的作用;五是新启蒙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局限性,主要分析了这一作用的局限性。本文的结论是:其一,二十世纪的新启蒙运动关注民族救亡和再造新文化两个重要任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推进理论创新需要新的启蒙运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