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附属器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收治的68例病理确诊的Ⅰ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经过、放疗疗效及预后情况。放射治疗设备为医科达公司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剂量为20Gy-50Gy(中位剂量34 Gy),1.8Gy~2.0Gy/次,1次/天,5次/周,2-5周。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68例Ⅰ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1.83:1,中位年龄为58.5(21~83)岁,平均年龄56.46岁。病史最短15余天,最长12年。单眼58例,其中右眼30例,左眼28例,双眼受累10例。原发于眼眶40例,眼睑5例,泪腺11例,结膜12例。双眼发病的10例患者两侧发病部位相同。患者的体能状态评分0.1分64例,>12分仅有4例。2例出现LDH升高。2.本研究中放射治疗的初始反应和肿瘤发病部位对肿瘤的复发有影响,其中初始反应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放疗剂量都不影响肿瘤的复发。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25例。43例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无1例出现眼附属器的局部复发。66例在24个月内获得了在眼附属器的局部肿瘤控制。9例在4~97个月内出现了复发。其中4例出现眼附属器的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1例转移至颈部淋巴结,1例转变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移至颈部,1例转移至耳前淋巴结,1例转移至颌下腺,1例转移至胃部。4例局部复发者经过二次放疗后获得缓解,5例远处转移者经过化疗后4例病情得到控制。3.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55月(28~135月)的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91.3%,5年的局部控制率为97%,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4.4%,5年无复发生存率87.6%。本组研究中3例死亡,只有1例死于淋巴瘤。4.本组68例放射治疗期间6例出现轻度的角结膜炎症和照射野内的皮肤反应,20例出现干眼,5例出现白内障,2例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例发生眼球萎缩。急性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与放疗总剂量有相关性(P=0.039),>30Gy组并发症远远多于≤30Gy组。结论:1.放射治疗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有较好的局部控制。2.患者对放射治疗的初始反应和发病部位是影响其复发率的因素,其中初始反应是主要因素。3.放射治疗后长期的随访仍然是必须的。4.我们推荐30Gy是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放疗的最适剂量。即使再次复发,放疗或化疗也可以作为成功的补救措施。5.今后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观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放射治疗的最佳方式。
其他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待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主要表现形式为:会
棚户区改造寄托着千万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不仅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检验党组织能否
<正>一、"贯通培养项目"对高端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2015年,北京市开始实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成为探索职业教育的新路径,其目标是培养高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家的逐步"放权",人民公社时期遭到贬抑的乡村休闲型公共文化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步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技术变迁等因素则消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7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的120便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在接受足跟采血
"工匠精神"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种心理品格,也是当代职业教育中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长远发展的实
随着保险公司违规股权处置大幕开启,一些鲜为外界知晓的故事浮出水面。目前,昆仑健康险、长安责任险、利安人寿已经被撤销违规注册资本批复,而还有其他保险公司正在途中,相信不久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