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NGO的组织生态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fu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力量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民间社会组织大量涌现,NGO成为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然而,在教育领域,教育NGO稀少,不利于教育公共治理的形成。本研究运用组织生态理论,通过典型案例调查,对教育NGO的实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教育NGO生存的制约性因素,为教育NGO的发展提供理性的思考。本研究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R教育研究院为对象,开展田野调查。先对R教育研究院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回答了“R教育研究院生存状况如何”的问题;然后通过对研究院内生态和外生态的分析,回答了“环境中哪些因素制约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环境和R教育研究院的相互作用进行解析,解释了“R教育研究院在现实环境中拓展生存空间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行政方式、显性和隐性的制度规定、慈善的捐赠意识、社会的教育关怀是宏观层面制约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R教育研究院和其它组织的关系是中观层面影响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资金、人员、领袖是微观层面影响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R教育研究院的生存能力主要受到社会资本、组织结构和内部动力机制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R教育研究院采取积极的生存策略,通过巧妙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灵活运用制度规定、努力营造公信力的方式拓展生存空间,通过组织自身再生产、组织产品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来实现组织的发展。R教育研究院的发展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一个“个性”的过程,既有其它NGO不具有的优势,也面临其它NGO不曾面临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教育领域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治理水平比其它领域低的特殊原因:一是教育NGO较之其它NGO,政府管制更为严格,社会认同较低,受环境制度性限制更大;二是教育NGO的组织结构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生存能力弱;三是教育NGO追踪政策热点和盲点、避让有争议的话题,有限的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在活动范围和专业程度上往往顾此失彼。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圆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圆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受力性能,开展了圆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纯弯构件及轴压中长柱受力性能的理论分析
本文证明:贝尔不等式可以追溯到一个显然不成立的经典概率论的公式,而量子力学的自旋相关公式则可以追溯到一个已经被实验证实的量子力学公式.贝尔对贝尔定理有两点误解:第一
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自然垄断产业绩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入。随着自然垄断产业不断放松管制,学者们开始将研究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业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行业发展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行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各行各业在下行压力加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