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及变形演化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铁路作为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尤其是在其穿越的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冻土的力学性质发生较大改变,从而诱发线路病害的发生。路桥过渡段作为路基与桥梁结合的关键位置,其稳定性及强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条线路的平顺与通畅。由于冻土热敏感性显著、施工对冻土的扰动等诸多原因,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较非多年冻土区更为复杂。随着青藏铁路运营年限的增加,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逐渐突出,鉴于目前对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热力稳定性及其演化规律的相关研究涉及甚少,因而亟需开展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青藏铁路的运营与维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室内试验、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等研究方法,获得了多年冻土退化层融沉特性及融化后压缩特性,通过深入分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变形机理,揭示了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和变形场的分布及其演化规律。论文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如下:(1)通过自主研制的土体双向冻结-单向融化冻融循环试验装置,对青藏高原粉质黏土进行了融沉特性及融化后压缩特性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冻结温度、含水率、干密度和冻融循环次数等对融沉系数和冻土融化相对压缩系数的影响规律。(2)自行设计、研制了空间温度场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位置测温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获得了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的分布形态及变化规律。(3)建立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计算模型,通过模型的热稳定性分析揭示了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了冻土上限、融化速率等与台背距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过渡段高度、块碎石水平厚度、冻土类型和阴阳坡等对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分布的影响。(4)结合多年冻土区路基融沉特点,对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空间变形场进行分析,揭示了路桥过渡段空间变形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分析了过渡段刚度、过渡段高度、块碎石水平厚度和阴阳坡等对路桥过渡段空间变形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沉降处距台背距离与路基顶面宽度的比值D随运营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并服从指数衰减函数关系。(5)将路基中的U型结构应用于路桥过渡段,通过对路桥过渡段进行的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U形块碎石结构对地温的降温效果优于碎石夹层结构,U形块碎石结构可作为路桥过渡段新型结构进行考虑。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前期药效学评价为基础,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将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 BH)和木香提取物制备了pH-菌群触发型复方结肠定位片,对该制剂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和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生物碱、香豆素、木脂素类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抗炎、抗微生物、抗真菌、抗病毒、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抗HIV、抗氧化等作用,对CYP450酶的抑制作用也影响着内
史料教学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功能。要改变史料教学实践中频频出现的效果与目标相分离现象,须认真探究史料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规律,进而从提高史料
合成生物学是综合了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崭新的生物学研究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各类生物基化学品、生物燃料、医
目的:研究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作用机制 方法: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和MTT方法研究乌头碱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点对心肌细胞的影响;用H.E染色法、电子显微镜观察乌头碱最大毒性剂量
<正>东北地区科研院所和高校众多,科研资源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但这些成果就地转化较少,使得优势科研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一些"国家队"科研院所产
体育文化产业是现代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消费观念和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