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与焦虑的外显和内隐关系研究——早期控制知觉的部分中介作用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民间信仰的动机、功能和行为,本篇共设计三个研究:研究一在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提出民间信仰的基本结构模型构想,编制《民间信仰倾向量表》;研究二为了更好的了解民间信仰的原因,我们引进了早期控制知觉,以《民间信仰倾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和《早期控制知觉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早期控制知觉、民间信仰倾向同焦虑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三使用内隐联想测验的方式探讨大学生民间信仰倾向特点,并分析其同焦虑特质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果:  (1)自编《民间信仰倾向量表》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民间信仰观念、民间信仰行为和民间信仰动机。量表共包含有17个项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0.94。量表信度较高,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较好,与圣克拉拉宗教信仰程度问卷(SCSORE)的相关为0.708,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早期控制知觉和焦虑特质间相关显著且呈负相关,早期控制知觉的自我控制分量表同民间信仰倾向得分之间也是显著负相关,然而,焦虑特质跟民间信仰倾向为显著正相关。早期控制知觉在焦虑特质对民间信仰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内隐联想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民间信仰存在积极肯定倾向的内隐倾向,内隐效应显著,内隐民间信仰倾向与外显民间信仰倾向是两个独立的心理结构,焦虑特质对内隐民间信仰倾向有一定的预测力。
其他文献
欺骗作为一种不道德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以欺骗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揭示了欺骗行为的内涵,以及与欺骗行为有关的因素。恶意创造力作为创造力研究的全新领域,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每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都有较大的增幅,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
本论文在心理学中的人文科学路线视野下,从整体上对现象学心理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力图界定现象学心理学,澄清有关混淆与误解,厘清其思想来源,勾画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