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型纪念景观是纪念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理解、把握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涵,结合场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塑造具有历史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物型纪念景观,对于促进纪念性景观发展,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人物型纪念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综合分析、设计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对基于叙事理论的人物型纪念空间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了人物型纪念空间及叙事理论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总结了叙事题材中的人物、情节及环境的不同类型及其在人物型纪念空间中的象征、隐喻、对比等叙事表达手法。(2)选取罗斯福纪念园、马丁·路德·金纪念园、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眉山苏洵纪念园等国内外基于叙事理论的人物型纪念空间优秀设计案例,从纪念景观中的空间布局、叙事手法、路径设置、景观元素设计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提炼出利用叙事手法,结合人物经历,塑造以参观者体验来感知纪念主题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成功经验。(3)在优秀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叙事理论在人物型纪念空间营造中的应用手法和途径,归纳总结出基于叙事理论的人物型纪念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在凝练出叙事主题之后,利用具象性的符号与文字来表达主题的特征与内涵;在纪念景观内部的叙事结构布局中,从空间序列、游览路径两方面搭建叙事性空间的整体框架;空间内的叙事性场景设置以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叙事情节构筑逐级递进的游览叙事程序;通过赋有故事情节内涵的景观要素的设计与布局,丰富观者的体验内容,使叙事主题得以升华。(4)通过李保国纪念园的项目实践,对人物型纪念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实践回应。在对场地区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背景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纪念人物李保国开发太行山、带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剖析与梳理,提炼出“太行新愚公”的设计主题。在纪念园的空间结构布局方面,结合李保国扎根太行35年的感人经历,将其划分为:初入太行、富岗果兴、绿岭新篇、红莓曲终四个阶段,并分别形成了相应的四个具有鲜明特征的连续叙事纪念空间。依据场地的地形特点,纪念园的西侧采用自然林地的景观形式,并以一条自然蜿蜒流畅的园路贯穿其中,将公园入口与最后一个纪念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与纪念园四个连续空间组成的主轴流线一起构成了纪念园完整的环形游线。通过李保国纪念园的规划设计项目实践验证了人物型纪念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