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乒乓球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从原来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发展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但具有进步意义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出现,其中许多问题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正在不断地探索解决方法中。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体教结合”模式和乒乓球后配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我国乒乓球学院的建立,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的意义是,乒乓球运动员教育培养模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乒乓球水平,传播乒乓球文化,扩大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并且这种尝试是用一种不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来培养人才,具有创新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书籍以及网络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来分析论证;采用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后,并进行相关学术观点的分析与整理;采用访谈法,通过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访谈,了解关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听取专家们对课题研究设计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采用调查问卷法,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学生、家长、教练员以及乒乓球运动员等对象的调查,通过这种方法为全文的分析论证提供依据。本文研究的结论,即通过论题的研究,概括出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体教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体教结合”模式下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新路径构想,本人将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构建:第一,培养意识层面:专业化与业余化体育人才培养思路,在“体教结合”模式下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新路径中确立起专业化与业余化体育人才培养意识。第二,制度设计层面:构建“体教结合”下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构建“体教结合”下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第三,机构设置层面:完善乒乓球学院模式,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开设,为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第四,未来趋向层面,中国乒乓球学院的逐步完善,运动员在竞技和教育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体教结合模式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