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凝视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has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同凝视”是主、客体基于认同而相互交流的凝视。它与强调主体控制客体的“权力凝视”是“凝视”的两个理论维度。本文以“认同凝视”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认同凝视”的生成语境及文化实践形式,同时,结合视觉文化的时代特征,探究“认同凝视”的发展趋势,以及“认同凝视”与“权力凝视”两者转换与共存的机制。第一部分是“认同凝视”的理论基础。“认同凝视”的理论形成可以到追溯到20世纪萨特和拉康。关于“凝视”的理论观点,萨特提出“他人的注视”,明确了注视中主、客体的独立性及相互斗争的关系。拉康“凝视的小对形”,强调“凝视”只能存在于主、客体交互性的目光中。除此之外,阿恩海姆和梅洛-庞蒂关于视觉特性的理论,进一步肯定了主体的凝视无法脱离他者而产生。第二部分是“认同凝视”发展的现实基础。“认同凝视”发展的现实基础来源于视觉文化中的图像阐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平等的图像阐释,改变了“权力凝视”中他者的从属地位,使主、客体处于平等地位;第二,个体自由的图像阐释,打破了“权力凝视”中绝对的主、客二分;第三,个体互动的图像阐释,追求主、客体间的交流与协商。这些图像阐释的时代特征,为“认同凝视”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三部分是“认同凝视”的文化实践形式。主要是指在20世纪末兴起的文化研究中的“明星凝视”、“旅游凝视”,还有传统绘画领域中的“肖像画凝视”。这些文化实践形式丰富了“认同凝视”关于凝视主客体关系、凝视主体及凝视意图的理论内容,也为“认同凝视”建立了当代的理论话语。第四部分是“认同凝视”的发展趋势。“认同凝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图像领域和社会领域。在发展方向上,“认同凝视”的视觉实践,主要是让视觉在社会的建构之中保持一份警觉,瓦解“权力凝视”建立的基础。其次,建立属于自己的观看原则与方式。最后,寻求与“权力凝视”转换与共存的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消费者对住宿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化的酒店模式,同时,国内存在大量的闲置房,为在线短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兴起了众多的在线短租平台,例如小猪短租和
期刊
我说,如果有来生,就长成一棵树,在远端喧嚣的原始森林里。我想,如果有雪山相伴,那是更好不过的了。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媒介。阅读内容结构作为教材中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展望语文教材的发展,势必离不开对本国母语教材的考察和对外国母语教材的考察。尽管国内外母语教材存在一定差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立足PISA视角,将统编初中《语文》与《美国语文》的阅读内容结构进行深入对比研究,希冀从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为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提供新的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