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取代了元惠宗妥欢帖木儿在中原的帝位,建立明朝。公元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自缢身亡,清世祖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这一时期除了明政权,在中国的北方有蒙古族为中心的政权,在东北有女真族各部。明朝与蒙古族政权、女真各部相始终,直至17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崛起,整合女真各部,建立独立政权“大金”,并征服了蒙古各汗王,这三部势力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作为承接中国大一统政权元朝与开启中国大一统政权清朝的中间点,明朝与蒙古、女真的“中国”认同思想研究尤为重要。明朝作为一个汉族政权,在“中国”认同方面有自身的特点,除了认为自己是中国外,还承认少数民族是“中国”。与明朝并存的蒙古族政权自认是中国正统王朝元朝的后裔,也认同明政权是“中国”。女真各部的“中国”认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期认同明政府的管辖,自认是明政权的一部分,后期努尔哈赤建立独立政权“大金”,自认是中国正统王朝金朝的接续者。本文以1368年-1644年的明政权、蒙古族政权、女真族各部为研究对象,除绪论、结语外分为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对三者的“中国”认同进行分析论证:第一部分对明朝的“中国”认同进行研究,按照明朝“中国”认同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划分四个主要阶段,详细分析明朝在不同阶段的“中国”认同。明太祖所认为的“中国”,既包括汉人、汉文化、中原、明政权,还包括明朝统治范围所达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重要的是具有承认辽朝、金朝、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蒙古族北元是元朝的继续的历史认同。明成祖的“中国”认同思想即继承了乃父又有所改变,他同样认为“中国”指明政权、中原、儒家文化,认为元朝在中国正统王朝“天命”传承系统内,北元是元朝的接续。明成祖更加强调“华夷一家”的思想,大力招降和任用蒙古、女真降官,认为他们同属“中国”。“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国”认同的第一个转变节点,“土木之变”前保持承认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给蒙古、女真降明官兵比汉族官兵更高的待遇。“土木之变”以后,对“中国”的认识变得狭隘,指称明朝、中原、汉族王朝。嘉靖时期是明朝“中国”认同转变的另一节点,出现了将元世祖撤历代帝王庙祭祀与私修史书《宋史质》中将元朝剔除正统的王朝的事件。明世宗将元世祖祭祀撤出历代帝王庙是由于蒙古各部抄掠明边,矛盾激化下舆论的要求,还出于明世宗的迷信思想,认为元世祖祭祀影响明蒙战争胜负。这一时期明统治者不再对反元的言论进行压制。虽有一部分人否定元朝的正统地位,但明官方没有废除洪武年间官修《元史》的正统地位,仍有一部分学者认同元朝的正统地位。第二部分是1368年-1644年蒙古的“中国”认同,按照自我认同和对明朝的认同划分为三节。首先,蒙古自认是中国正统王朝元朝的继承者。妥欢帖木儿逃离大都以后并没有放弃推翻明朝,恢复大元的愿望,维持与高丽的宗藩关系,在舆论上宣传朱元璋窃取元朝政权,明政权的非法性。脱古思帖木儿以后,虽然北元无法推翻明朝统治,但仍以中国王朝元朝的后裔自居,北元大酋俺答汗等,在与明朝的交往中自称“大元”,利用藏传佛教的“政教二道”思想,重新构建“大元”。其次,北元重视传国玺,认为传国玺是正统王朝的象征,得穿过玺者得中国正统统治者地位,北元内部各种势力对传国玺展开争夺。也先得到传国玺后,自称“大元田盛大可汗”,自认是中国元朝后裔,建立的政权是中国正统政权。最后,在北元认识到无力推翻明朝以后,也承认明朝是中国王朝,藏传佛教影响下,北元构建“五色四夷”指代“大元”,明朝也包括在内,北元与明朝相互对立,又统一于“五色四夷”。第三部分是1368年-1644年女真的“中国”认同,具体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政权的。首先,建州女真各部归附明朝,认同中国明朝政权,成为明朝政治体的一部分,是女真对明朝的政治认同。胡里改部女真归附明朝,明朝设置建州卫。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归降明朝,明朝设置建州左卫,设卫后协助明朝捉拿叛明的女真首领杨木答兀。斡朵里部首领把尔逊归降明朝后,保卫明朝疆土,阻止了朝鲜王朝的北进。其次,海西女真在永乐年间大规模归附明朝,成为明朝的一部分,并协助明朝处理女真事务。明末,海西女真首领王台忠于明朝,抓捕叛明的建州右卫首领王杲,体现出了海西女真对中国王朝明朝的政治认同。最后,明朝后期建州左卫首领努尔哈赤崛起,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以中国王朝金朝的后裔自居。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归降皇太极,献元“制诰之宝”,皇太极称此印为“元传国玺”,试图通过传承中国正统王朝的标志,为清朝政权的合法性寻求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