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路基病害是影响列车运营安全及舒适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基床强度不足而产生的下沉、挤出变形(冻胀、融沉)和翻浆冒泥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质不良,压实密度不足和水的作用等。论文针对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工务段所辖线路内每年11月份开始冻起至次年5月份回落完毕长达六个月的路基冻害现象,研究路基冻害成因、变化规律和相应的处理措施,用以解决路基冻害引起的线路几何尺寸频繁变化、养护维修工作量及维修成本增加、线路质量下滑危及行车安全等问题。针对发生路基冻害比较严重的区段主要位于武威工务段管内既有兰新客货共线铁路金昌-山丹区间。该区间线路平均海拔2200m,冬季气温普遍偏低,最低轨温可达-24℃。该区段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填筑高路堤地段,由于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在冬季低温状态下,线路路基冻害凸显,造成较大的设备几何尺寸变化,给日常线路养护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了系列的试验研究,在各种路基冻害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西部寒区既有线路路基冻害的主要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首先,针对西部寒区铁路路基病害的具体现象,分析其病害的主要成因,详细分析现有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方式,从现有的更换填料、复合土工膜封闭法、改变荷载应力分布、做好排水系统等方式中选择较为适合的处理方法,并进行病害整治的合理性评估。其次,本文针对西部寒区兰新铁路路基病害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路基冻害地段的自然、地貌、水文特征,并根据冻害测量结果确认线路的主要病害成因是由于路基冻害引起的。并从自然、物理、化学等方面对冻害产生的主要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西部寒区铁路路基病害的冻害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整治措施,对一般轻微病害整治、铺设复合土工膜换填整治方法、注盐整治措施、注浆整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重点针对四个区段的换填整治措施进行效果分析,路基冻害高度及发生频率显著降低。论文研究成果对更加科学、有效地整治西部寒区地区路基冻害,减小路基冻害对既有线路运输行车组织秩序的扰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