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案件中自首、立功的认定——以杨某案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2009sh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反腐败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反腐败的法治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结合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准确地认定受贿犯罪中自首和立功情节更显意义重要。本文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受贿案件中出现的自首、立功情节的准确认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有利于更加清晰地指导司法实践。  第一部分案件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案由、案情介绍以及分歧意见,笔者针对案件的认定、处理的分歧意见归纳出了本案争议焦点,主要包括行为人在被通知谈话时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如实供述能否认定为自首、行为人如实交代对合行为人犯罪事实能否认定为立功。  第二部分法理分析。笔者首先通过对自首的构成要件和认定问题进行分析,界定出认定自首的一般标准,即“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及其准确含义。随后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双规”期间自首情节的认定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纪委通知谈话”与“双规”期间如实供述犯罪的差别,阐释现有解释的不合理性;接着笔者通过分析现有立功制度,阐明立功情节认定的一般标准,分析受贿人检举他人行贿的立功情节认定问题,得出揭发型立功应当符合揭发“他人”犯罪作为认定标准。  第三部分本案的研究结论。根据法理分析的结论,本案中行为人在被通知谈话时如实供述犯罪应当成立自首。行为人如实交代对合行为人犯罪事实不成立立功。  第四部分本案的研究启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笔者认为应当严格被通知谈话的自首认定标准。第二,揭发对合犯不属于立功,并提出完善贪污贿赂案件中的立功认定程序。
其他文献
律师在庭外发表言论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法院公正审判的有效途径。同时,部分庭外言论是律师为了占据诉讼优势地位而设计的诉讼策略。但是,个别律师在
摘 要:作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挖掘文本内容、生活内容和网络内容,来全面、科学地丰富教学内容,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作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科学地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摘 要】 要实现课程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手段。形成性评价相较于其他教学评价有着多种优势,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作初步的探讨,以揭示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形成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手段对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与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In order to master 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submarines in the air completely and exactly and study the magnetic stealthy performance of submarine, 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