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英语和汉语的左边缘结构的句法表现、特征、句法结构和句法生成。文章旨在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左边缘结构相关问题的分析来比较这些句法结构的内在差异,借此希望能用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解释复杂的疑问词前置及左边缘现象,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尽点绵薄之力。本文的第一部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的左边缘结构及其生成过程。首先,分析汉语焦点结构:"是"字结构。本文考察和分析了这两种结构的语言事实,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结构的句法分布和句法限制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对其表现出来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焦点结构的句法表现存在差异。作者在分析汉语焦点结构时,采用了 Rizzi提出的焦点结构句法分布,即为:[TopP...[FocP...[IP...[VP...]]]]。焦点标记"是",受焦点化特征[+F]的驱使直接从词库中抽取占据焦点短语FocP的功能中心语位置。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对英汉左边缘结构进行了研究。尽管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疑问句,各种语言间对疑问范畴的表达大不相同。在"原则——参数"理论框架下,我们对疑问句系统的研究紧紧围绕以下问题:表达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疑问句参数是什么?这些参数存在于那些句子成分中?寻找这些参数对于研究英汉语左边缘结构的意义如何?文章在结尾部分将"原则——参数"理论运用到对英汉左边缘结构的分析中,进一步证明了该理论的普遍适用性。我们在对英汉左边缘结构及其特性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获取了表现英汉两种语言类型学意义语言差异的参数,即,英语的移位是显性移位,汉语的疑问词前置是隐形移位。这就意味着英语和汉语的疑问词前置都是通过移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