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抑癌基因p1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l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组67例,取自1999~2002年我院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患者石蜡包埋标本,均经病理科复查。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8.16岁。根据WHO病理分级:Ⅰ级19例,Ⅱ级30例,Ⅲ级18例;根据UICC临床分期:浅表性肿瘤(Ta~T1)39例,浸润性肿瘤(T2~T4)28例。其中49例为肿瘤初发,18例为肿瘤复发;44例为肿瘤单发,23例为肿瘤多发。对照组为10例非肿瘤膀胱粘膜标本,取自其他原因手术标本。p16和cyclinD1、bcl-2抗体均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与SP免疫组化试剂盒系美国Zymed及SantaCruz公司产品,由北京中山生物制品公司提供。常规SP法,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每组均用已知阳性片作对照。用PBS液代替p16、cyclinD1和bcl-2抗体做阴性对照。p16、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位在细胞核,bcl-2在细胞浆。以细胞核或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染色阳性细胞,切片内阳性细胞数小于25%者为阴性显色,大于25%者为阳性显色。统计学方法:以SPSS11.5软件进行四格表X2检验及相关性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为便于统计学计算,将WHO病理分级Ⅱ级及Ⅲ级合并为Ⅱ+Ⅲ。
研究结果:
1.p16基因表达10例正常膀胱粘膜p16表达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阳性27例,阳性率40.3%。其中Ⅰ级19例,阳性13例,阳性率68.4%;Ⅱ级30例,阳性9例,阳性率30%;Ⅲ级18例,阳性5例,阳性率27.8%。Ta~T139例,阳性21例,阳性率53.8%;T2~T428例,阳性6例,阳性率2l.4%。复发组18例,阳性3例,阳性率16.7%;未复发组49例,阳性24例,阳性率49%。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Ⅲ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分期Ta~T1与T2~T4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2.cyclinD1基因表达10例正常膀胱粘膜cyclinD1表达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阳性33例,阳性率49.3%。其中Ⅰ级19例,阳性8例,阳性率42.1%;Ⅱ级30例,阳性14例,阳性率46.7%;Ⅲ级18例,阳性11例,阳性率61.1%。Ta~T139例,阳性12例,阳性率30.8%;T2~T428例,阳性21例,阳性率75%。复发组18例,阳性13例,阳性率72.2%;未复发组49例,阳性20例,阳性率40.8%。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Ⅲ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分期Ta~T1与T2~T4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p16与cyclinD1表达之间的关系用SPSS11.5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p16与cyclinD1p16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负相关,X2=9.847,p=0.002。
4.bcl-2基因表达10例正常膀胱粘膜bcl-2表达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阳性27例,阳性率40.3%。其中Ⅰ级19例,阳性3例,阳性率15.8%;Ⅱ级30例,阳性13例,阳性率44.3%;Ⅲ级18例,阳性11例,阳性率61.1%。Ta~T139例,阳性12例,阳性率30.8%;T2~T428例,阳性15例,阳性率53.4%。复发组18例阳性12例,阳性率66.7%;未复发组49例,阳性15例,阳性率30.6%。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Ⅲ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分期Ta~T1与T2~T4间无显著差异(p>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5.p16与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用SPSS11.5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p16与bcl-2之间无明确相关性,X2=0.912,p=0.340。
6.cyclinD1与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用SPSS11.5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cyclinD1与bcl-2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正相关,X2=18.793,p=0.000。
研究结论:p16、cyclinDl、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p16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增高而缺失明显,且分期、分级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是其抑癌基因特征的良好体现。cyclinD1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阳性表达增高明显,分级间无显著差异,分期间具有显著差异;而bcl-2亦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阳性表达增高,分期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分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为原癌基因的表现。三者的阳性表达,肿瘤组与对照组、复发组与初发组间均有显著差异,表明它们均于肿瘤的发生及复发有关。p16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之间呈负性相关,与bcl-2无相关性,而cyclinD1与bcl-2之间呈正性相关,表明p16与cyclinD1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性有关,bcl-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性无明显相关性,cyclinD1与bcl-2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及复发过程中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