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地沙坦对裸鼠子宫内膜癌荷瘤生长抑制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是否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荷瘤模型的肿瘤生长,并且研究其可能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24只BALB/C裸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荷瘤模型,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坎地沙坦10mg/kg.d组,第3组为坎地沙坦100mg/kg.d组。裸鼠从接种肿瘤的当天开始,对照组每天给予0.2ml生理盐水,第2组每天给予坎地沙坦10mg/kg+0.2ml生理盐水,第3组每天给予坎地沙坦100mg/kg+0.2ml生理盐水,均为腹腔注射,连续应用28天。观察各组裸鼠成瘤时间和成瘤率、测量肿瘤体积、绘制成瘤曲线,并测量3组裸鼠体重的变化。采用HE染色确定为子宫内膜癌,并且对比组织病理的不同。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坎地沙坦对BALB/C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应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各组BALB/C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1、第1组、第2组、第3组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体积分别为678.44±260.70mm3、438.73±132.32mm3和306.11±96.28 mm3。与对照组相比,第2组和第3组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但第2组和第3组之间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61>0.05)。第2组和第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33%和54.89%。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且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9>0.05)。   2、对照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为13.8±2.2,而第2组和第3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5±0.6,5.5±0.9,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组和第3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01>0.05)。对照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7.5%,远高于第2组的45%及第3组的36.7%,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虽然第2组VEGF阳性表达率略高于第3组,但是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94>0.05)。   3、第2组皮下瘤中的PI3KmRNA、AktmRNA分别是对照组的35%和82%(P<0.05)。第3组皮下瘤中的PI3KmRNA、AktmRNA分别是对照组的21%和79%(P<0.05),虽然第3组皮下瘤中PI3KmRNA、AktmRNA的表达低于第2组,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93>0.05和P=0.65>0.05)。   结论:   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PI3K/Akt信号通路(该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的裸鼠荷瘤的生长,提示坎地沙坦AT1R拮抗剂将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型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弥漫性肺部疾病,通常亦称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parenchymal lung di
第一部分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耐药分析与快速鉴定目的了解光滑假丝酵母菌流行病学情况,以及2014年-2016年三年间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总结其在标本来源、临床科室及不同年龄的分布特点,归纳近年来其耐药率的变化,同时评价MALDI-TOF在快速鉴定光滑假丝酵母菌中的应用,为疾病监测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至2016三年间所有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的数据,使用Wh
自国家大力提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来,美育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美育课程多为美术欣赏课,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实现美育目标,落脚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