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向世人展现中国面貌的重要途径。传统武术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蕴含独特的内容丰富的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外驰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是全国武术发展的缩影。沧州武术,存在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一向被称为“开放型武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沧州武术,在愈来愈受国人喜爱的同时,也走出国门,引起国际重视,每年不仅有邀请沧州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的,也有派员来沧洲考察学艺的,影响范围涉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河北省体委将沧州正式命名为“武术之乡”。现如今,部分传统武术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播,但是也有一部份传统武术的流失现象严重,许多拳种面临失传的局面,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状况也令人堪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明确表明了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传统武术也列入其中,对于传统武术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课题通过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调查,田野实地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研究沧州传统武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包括有门派众多、尚武成风、独有的收徒标准和武术戏,了解沧州传统武术文化,并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沧州不同群体对沧州传统武术的认识情况,了解沧州传统武术的在保护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包括:传承方式简单;缺乏政府的有计划的协调和组织;外来武术项目的影响和缺乏专门的立法保护,以掌握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对沧州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保护形式提出建议,希望借鉴沧州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